一腔热血寄乡亲 ——山西省浇底乡青城村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一腔热血寄乡亲
——山西省翼城县浇底乡青城村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清廉网讯(王子双 王爱军)“群众的事,就是我们自家的事,必须用做好自家事的态度,尽力做好群众的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言语中透出朴实与谦虚,坦荡中露出豪情与担当,这就是临汾市财政国库支付局驻翼城县浇底乡青城村第一书记进驻这个小山村的表态誓言。
青城村位于翼城县东北部,毗邻浮山县、沁水县,交通闭塞,地广人稀,基础薄弱,属典型的边远山区,也是一块革命红色老区。当年,青城县抗日县政府就驻扎在青城村。工作队初次来到青城村,坐车整整花费了2个多小时,一路上山路蜿蜒崎岖,绕过已数不清的弯道。走进村子里,看到群众那期待的眼神,他们就下定决心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扶贫入户 温暖人心

贫困户张国河妻子患有严重腿疾不能下地劳作,常年看病吃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靠养蜂酿蜜和种植玉米。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得知这一情况,主动帮他在市、县里联系蜂蜜销售渠道,帮他加入了养蜂专业协会成为会员获取分享市场信息,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又了解到张国河想学习核桃树的栽植技术,工作队第一时间联系林业辅导站技术员,对张国河进行免费技术培训指导。现在张国河已成了县乡小有名的养蜂能手和核桃树栽植技术骨干。
贫困户郭春生一家四口,两个孩子分别在上高中和大学。为了供养孩子们上学,靠种地的收入已难以维持家计。当听说老郭有让成绩比较好的二女儿高中辍学打工的打算。工作队的第一书记多次登门劝说,并为老郭家申请了帮扶资金贷款,安装了个人户装光伏发电产业,同时帮助扩大了养猪规模,加入了养殖合作社,解决了郭春生的资金困难问题。老郭满心高兴,不无感激的说“章书记就是我们的福星,有他在这里帮扶我们心里就踏实。”
青城村道路泥泞崎岖,交通极为不便,村里的农产品、山货运不出去,每一次走在青城村的道路上,工作队的同志们就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队长张文明和第一书记章放多次前往市县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先后争取项目资金50余万元,完成了青城至浮山佐家沟、青城至金古垛以及通往青城北垣的三条道路修建硬化;目前正在筹划青城村至浇底乡道路口的扩宽改建工程,预计投资300余万,完工后可以最大限度方便村民的生产及生活出行需要。青城村的道路通畅了,青城的大门对外开放了,对外贸易的交流加强了,青城村的发展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弘扬文化 脱贫增收

青城村境内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厚重,原始生态完好,自然风景优美,绿色资源丰富。在县乡政府的支持下,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坚持经济与生态同行、生态与旅游并重,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风景相融合。2017年至今在青城村连续举办两届“走进革命老区,畅游春潮花海,浇底乡自然保护区连翘赏花节”。在青城沿河两岸,规划栽植核桃树650亩、连翘5000亩,与原有野生连翘连片发展,打造了一条贯穿全乡东西,长达25公里的连翘景观带,使连翘成为青城群众脱贫增收的黄金产业链。
同时依托赏花节,召开特色农产品展示会,将青城的有机小米、土鸡蛋、核桃和土猪肉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城历史、游览青城景色、品尝青城特产,助推着青城村脱贫致富的前进步伐。
精准扶贫这项工作,他们始终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驻村后,他们与村两委主干经过深入沟通取得共识后,及时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村干部脱贫攻坚的信心。和村干部、包村干部多次走访农户,识别核定贫困人员,制定帮扶对策。特别是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大病户等重点困难群众帮扶方面,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也激发了村民创新创业的热情。他们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倾力办实事,着力谋长远,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两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使村各项工作都走上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的长远持续发展道路。
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每周自己开车往返于临汾家中与青城村之间。2017年冬天,天上飘飘洒洒的落着雪花。家人和单位同事们劝他们“路上积雪打滑,弯道又多,今天就不要去村里了。”第一书记说:“我开车技术早就练出来了,再说下雪了,村里的困难群众正需要我们呢,不知是否有挨冻的、受饿的?不看看我们不放心。”一路行至浮山县米家垣山路时,由于坡陡弯急路滑,汽车原地打滑,撞在了路边的大树上。他们下车一看浑身冒汗,前轱辘差点掉到崖下,再往前一步就是车毁人亡,幸好被树挡住了,车上撞了个大洞。他们仍旧坚持开到青城村,并与村里的党员干部清理道路积雪,有的老人看见了,逢人便夸,并竖起大拇指点赞“咱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真是好样的哩,心里时刻记着咱。”
群众有难,我来帮。“李大爷,您的身体最近还好吧?”、“张大姐,您家的米和油还够不够吃?”……工作之余,工作队的同志们都不忘到贫困户家中去嘘寒问暖。同时,还组织派出单位临汾市财政国库支付局的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在扶贫资金、项目和物资上给与帮扶。
工作队联系帮扶单位,先后向村里的贫困户送去价值4万元的面粉、棉被、棉大衣;价值2万余元优质玉米种子和化肥;各类养殖、种植方面的书籍和光盘;争取村人畜饮水工程资金;扩建村卫生医疗所建设等等帮扶。并针对贫困户缺知识,少技能,外出务工难的实际情况,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班,进行免费培训技能60余人次。通过培训,村里涌现出一批带头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李成亮就是其中的一位突出代表,他经营的连翘合作社,带领帮助90余户村民依靠连翘加工行业增产增收、发家致富。如何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做活红色旅游文章,打赢红色文化扶贫攻坚战?在这方面工作队积极挖掘红色革命事迹,收集相关资料,不断充实内容,为建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做好基础性工作。有想法,还得科学规划才行,在市县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大力协调下,结合青城村子特点,以美丽乡村建设及红色教育和绿色生态旅游为核心,聘请省规划部门对村庄进行总体规划,提出了规划合理的布局。为今后形成了青城旅游产业链奠定基础,并通过旅游产业带动了相关的农家乐、土特产销售及宣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村里的致富门路,用山里的“好风景”给群众带来“好钱景” 。
经过三年来的努力,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青城村已于2016年12月底就达到脱贫标准线上。据统计,2018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5400元以上。他们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写下了饱满而精彩的一笔,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理想和深刻内涵。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带领青城村的干部群众一起脚踏实地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