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市花园村:“规”出正气 “约”出新风
“移风易俗我先行”千人签名活动
清廉网讯(曹光鑫 汤恒云)“红白喜事吹新风、敬老孝亲树表率、家庭和谐得幸福、诚实守信强信誉、支持集体共发展、党员代表当先锋、惩奖机制要分明。”在“全国文明村”、“安徽股改第一村”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花园村,村规民约由“虚”变“实”,变成朗朗上口、易懂易记的“七字歌”,“规”出正气,“约”出新风。近年来,花园村移风易俗善用“巧劲”,把推进乡风文明与村规民约建设有机融合,使村规民约接地气,让乡风民风美起来,。而今,在“七字歌”村规民约的教化下,这股新风正气正在全村劲吹,吹皱一池春水,吹起涟漪阵阵,吹来清新之风,吹开百姓心田。一幅“生活美、风尚美、人文美、环境美、和谐美”的新画卷,正在“幸福花园”徐徐展开。
老人们在幸福花园老年公寓里颐养天年
在花园村流行这一句俗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家庭和社会的财富,关爱老人是花园村积极倡导的氛围。汪汉英老人,今年已经95岁高龄。2014年,儿子因车祸失去了劳动能力,女儿在外务工,全家陷入了贫困,老人渐渐成为家庭的负担。95岁的她,生活困难,无人照料。2018年8月,花园村把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对关爱高龄老人作出明确规定,以村规民约护航,让孝老敬老成风。凡花园村村民,家中老人满90周岁的,村委会每月给予老人高龄补贴90元,并每年赠送生日宴一桌。生日当天,汪汉英老人看到家人围坐在身边,眼中满是泪花,她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没想到,都快被黄土埋到顶了,还能过上一回生日。”平时很少回家的女儿女婿,也特意从外地赶回来陪老母亲过生日,一家人其乐融融。看着母亲的现状,女儿很是自责。她依偎在母亲身边,回忆着小时候的种种,泪流满面。“妈妈,您辛苦了,村里的幸福花园老年公寓环境好,和在家里一样,还有人照顾,咱们去老年公寓住吧,好吗?我有空的时候也好过去看您。”女儿握着母亲的手,关切地说道。老人看着女儿,用力点了点头。花园村创办的幸福花园老年公寓,是全省首家村办老年公寓。幸福花园老年公寓依据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为本村贫困高龄老人免除了伙食费和床位费,让他们都能拥有一个幸福无忧的晚年生活。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是天下最美的风景。自新版村规民约制定以来,花园村共为9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1080元。“幸福花园”,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满。
慰问孤残儿童
汪城乡,是花园村的一名党员。女儿高考前,爸爸就承诺,考上了,咱们今年大办一场。7月,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庆师范大学,全家都高兴极了。正当爸爸要打电话订酒店通知亲友,大办一场的时候,汪城乡给正在兴头上的父女俩浇了一盆冷水,“现在都在提倡喜事简办,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可不好。”“现在谁考大学不办酒啊?女儿就考这么一次大学,不办不行”爸爸坚定的说。“可我是一名党员,我就应该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女儿,你说是不是?铺张浪费会造成攀比之风,那可是社会负能量。你们老师说过没?”汪城乡望着女儿问道。女儿看着妈妈,竖起了大拇指“老妈,你真潮。好吧,不办,可你们得答应我,陪我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爱人和女儿的坚持下,爸爸最终也泄了气。汪城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在移风易俗上做出的承诺,她的正面典型事迹将不断感化身边人的态度。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明礼知耻、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的好风俗就会从文明户变成文明村,再从文明村的“毛细血管”浸润到家家户户的“细胞”。
志愿队宣传移风易俗
“既要推动村民增收‘富口袋’,又要同步推进村民精神‘富脑袋’。花园村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有效遏制大操大办现象。该村发挥共产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模范作用,依托宣传栏、微信群、主题广场等载体,借助文艺演出、专题会议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的目的意义和村规民约, 引导村民按村规办事、按民约处事,培育新风正气。同时,该村以“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为主线,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嘉言善行感召村民,垂范全村,引领村民除陋习、树新风,成为当今乡村立新风、树正气的一种新形态。
中元节文明祭祀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伴随着刚性的“硬约束”和柔性的“软引导”,花园村处处荡漾着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文明新风尚。乱堆乱放的少了,注重环卫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勤劳创业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忤逆不孝的少了, 敬老孝亲的多了;邻里争吵的少了,互相谦让的多了……村规民约,让村民一目了然,心服口服,铭记于胸。村规民约,更是“规”出好景象,“约”出新风尚。如今的花园村,乡风大变样,敬老孝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助人为乐、勤劳致富等各类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催生乡风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社会风尚,正在这里悄然兴起,蔚然成风。(宣城市宣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