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十抓”监察利剑 “护航”脱贫攻坚
清廉网讯(张阿楠)安徽省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7个,贫困人口63290户、148800人,贫困发生率9.43%。2014-2017年,共出列贫困村57个,脱贫40561户、103716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86%。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找准职责定位,强化责任担当,以实打实、硬碰硬的作风”,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坚持监督执纪问责紧紧跟着扶贫走,确保扶贫工作开展到哪,监督执纪问责的触角就延伸跟进到哪,坚决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抓方案。及早抓方案的制定,不断充实完善方案的内容,让方案既符合上级精神,又符合太和县情实际。该县比全省提前了7个月,比全国将近提前了1年时间,开展扶贫相关工作的专项治理活动,后来根据中央、省、市相关精神,不断调整填充实施方案,对症下药、靶向监督,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方向、把握重点、治出成效。
抓线索。该县采取被动和主动相结合,一方面依靠群众举报,在传统接访、接电话、网络留言等基础上改进了线索搜集方式,开通微信举报平台,通过添加载体让群众和社会各界发现问题及时上传,确保各类有效线索得到及时排查。另一方面主动进行线索的梳理,县纪委系统开展百名纪检干部大走访活动,深入单位、乡村、群众中进行走访,主动查找发现问题、梳理线索,同时从已办案件和正在办理的案件中积极挖掘涉及扶贫领域的各条线索。
抓巡查。该县始终坚持以市县联动为主、县级自查为辅的巡查方式,从2017年元月开始,市县两级联合组织三轮专项巡查,该县自行组织专项巡查三轮,重点查看对贫困户识别精准不精准、措施到位不到位,目前,全县77个贫困村,市县联动巡查了73个贫困村,县自查4个贫困村和多个非贫困村。通过巡查发现问题线索400多个,问责280多人。
抓督查。该县一直以来以“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市督查为主抓手,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所谓“海”,重点是以乡镇纪委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力量为主,重点督查乡镇部门、乡镇人员和帮扶队员。“陆”是指县纪委成立十个集中派驻组,重点督查县直各部门,重点对有扶贫任务的县直各部门及十大工程、双基工程主管部门。“空”分为“浅空”和“高空”。浅空主要是县纪委牵头,县效能办和专项治理办公室全力配合开展督查,“高空”主要由县纪委常委班子,亲自带队,开展督查,配合县扶贫十大专班开展各项涉及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的督查。
抓整改。正如该县纪委书记于群同志说的那样“无论巡查还是督查不整改是不见效的,就是虚空的,无用的。”关于巡查问题的整改,该县除了成立组织、制定方案、采取措施之外,重点做好“三单”问题,即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具体结果围绕三个层级,一是盘点销号、组织整改,二是完善制度、长期坚持,三是定期回头看,整改无期限。在开展巡查之后,将专项“回头看”工作也纳入了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范畴,坚持立行立改,周周通报,周周兑现。
抓问责。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该县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做到问责不手软,落实坚决到位。2018年以来,全县共发现问题线索198件,目前立案112件,了结70件,立案查结7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20人,组织处理79人。
抓制度。该县始终以制度 工作,用制度严约束,不断制定完善五项制度,一是协调联动制度,县纪委监委同扶贫、财政、审计、民政等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部门互送扶贫领域相关政策依据、重大项目安排及资金使用、问题线索等相关情况,并对各部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共同推进工作。二是领导包案督办制度。坚持纪委常委带头包案督办制度,确保各个案件包保到人、限时查清结办。今年以来,纪委6名负责同志深入乡镇纪委、乡镇工作室、县直集中派驻组,督办指导28次,召开联席会议8次,对198个线索逐个进行梳理、分析、指导,有效的保障案件的办理质量。三是约谈制度。对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迟缓、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的“一把手”进行约谈,今年以来共约谈了30多个单位“一把手”,传导责任压力,起到了防病于先、防微杜渐的作用。四是月报制度。协调联动单位每个月5日前都要相互进行通报,根据通报结果及时向县委汇报。今年以来,该县按照“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要求,开展监督检查3次,实时纠偏,推动政策执行到位。五是通报制度。及时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处理的案件进行通报,下发8期扶贫领域问题腐败和作风问题通报,持续加大违纪典型案件的通报曝光力度,形成强大震慑作用,从而不断筑牢基层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遵纪守法的廉洁意识。
抓创新。一是制定扶贫领域问责清单,分层次分层级把各个人身上的责任以负面的形式明确职责,主动告知党员干部哪些工作需要干、必须干,而且还要干好;二是制定扶贫领域执纪问责工作办法,不仅提前告知党员干部哪些事项不能做,不管做,同时提前告知党员干部如果做了不能做、不管做的事项就要进行问责,就像“三头扎”提前放好了,让那些做了不能做、不管做的党员干部心里清楚自己做了不能做、不管做的事项是如何被“扎”的。三是建立纪委监督执纪驻村联络员制度,将全县梳理信访案件问题最多、最突出的村,班子不健全、村霸横行的村,工作落后的村筛选出来,从县纪委机关选派10名同志驻村包保,采取解剖麻雀方式,解决重点村、落后村难题,治理不良作风。四是推进阳关村务常态化建设。该县纪委书记于群指出:“脱贫攻坚工作的腐败问题更多的是不公开、不透明、不公平的问题,如何把村级公务公开化,让群众及时了解扶贫方面的政策是我县整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重点”。让群众都清楚,谁该享受贫困户待遇、谁该享受低保待遇等都在村务公开,同时开通“一微一网一平”全方位服务,通过微信、网络及时将村务内容上传到网络让群众及时了解,方便查阅。现在村民及时在天涯海角也都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村里情况,有效地控制了小微权的腐败问题。
抓结合。脱贫攻坚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其他工作息息相关的。一是与“讲重作”和“讲严立”两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结合,把政治、规矩、表率、政德、纪律、教育等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突出两个专题教育中纪律教育,重点采取以案促改的方式,开展好制度建设和工作整改。二是与“三查三问”工作相结合。该县迅速捕捉政治、工作、作风三方面信息,敏锐查找工作重点,查政治,看脱贫攻坚成效如何,查工作,看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如何,查作风,看脱贫攻坚有没有弄虚作假,始终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三查三问”为总纲,把抓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三是与五大发展理念相结合,坚持脱贫攻坚是点,五大发展理念是面,以点促面、以面带点,相互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加强纪律教育,特别是结合新规定的纪律条例,将纪律建设挺在各项工作前列,充分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党的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制度、注重落实,当好脱贫攻坚“助推器”,确保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太和县政府‖责任编辑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