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以精准监督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清廉网讯(陈在桥)10月19日,在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依格孜牙乡托万克霍伊拉村,喀什地区扶贫领域监督检查组核实完群众反映的问题,还未来得及休息便匆匆奔赴下一个村庄......
作为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深度贫困地区的喀什来说,如何精准监督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喀什地区纪委监委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聚焦扶贫一线深挖问题、挺纪在前斩断贪腐“黑手”、持续扩大警示教育效果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精准监督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今年1-9月,该地区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419件5716人,组织处理4352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2人。
精准监督,直奔问题一线
“未建安居房,却享受了安居房补助资金,这其中肯定有‘猫腻’......”该地区扶贫领域监督检查组干部在叶城县铁提乡托万恰喀村监督检查时,敏锐地发现该村干部未建房,却享受补助资金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核查。
经监督检查组进一步核查,该村会计买某利用工作便利,骗取安居富民补助资金2.85万元;另又伙同他人骗取拆迁补助资金5.04万元,将其中0.54万元据为己有。今年5月,买买提·吐尔逊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在扶贫领域精准监督工作中,该地区纪委监委统筹全地区纪检监察干部组成监督检查组,采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线、进村入户直奔问题一线,紧盯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扶贫建设项目,严厉查处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优亲厚友等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地区先后开展多轮扶贫领域工作监督检查,覆盖全地区12个县市,累计走访群众19142户41068人,摸排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872件。
挺纪在前,斩断贪腐“黑手”
“连死人钱都不放过,这样的村干部早就应该受到处理......”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努尔巴格村党支部原副书记努某利用工作便利,侵吞贪占该村三名死亡“四老人员”生活补贴共7820元的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后,当地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对胆敢向扶贫‘奶酪’伸‘黑手’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不贷、决不姑息,坚决斩断扶贫领域的贪腐‘黑手’,以监督执纪的实际成效,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地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做到挺纪在前,斩断贪腐“黑手”?该地区纪委监委坚持瞄准职责定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紧盯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高举监督执纪问责“利剑”,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从严从快,以强有力的问责手段,推动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此外,喀什地区纪委监委还紧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采取督办直办。今年以来,直查直办12件,挂牌督办51件,重点督办492件,集中交办356件。
现身说法,扩大警示效应
“我辜负了乡亲们的期望,给组织抹了黑,愿意接受组织的处理,同时也感谢组织对我的挽救……”在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拍先拜巴扎村“现身说纪、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大会上,该村党支部原副书记奥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不已。
该地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抓警示教育“活教材”这一关键词,下发《加强同职级干部、同环境成长干部警示教育工作的通知》,坚持凡是涉及扶贫领域和群众身边的腐败及作风问题,均召开村民大会,用发生在干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身边人,让干部接受“零距离”的警示教育洗礼。
与疏勒县一样,该地区其他县市也对涉及扶贫领域和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召开村民大会的形式,持续扩大警示教育效果。
“我做梦都没想到,被侵占的钱还能退还给我们,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今年7月,在英吉沙县纪委监委芒辛乡阿克库什村现场退赔警示教育大会上,村民努尔妮萨古丽·艾伊提接过退回的1650元钱,激动得热泪盈眶。
退赔会上,该村党支部原副书记托某退赔了2016年克扣群众安居富民物资折合人民币6697.5元;村委会原副主任艾某退赔了2016年克扣群众安居富民物资折合人民币10455.5元;20户群众喜领退赔资金,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