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失责必问成常态 疾风厉势促担当
清廉网讯(陈在桥)“岳普湖县财政局局长李某对乡财局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导致乡财局出纳马某某随意支取国有资金,造成国有资金流失,其负主要领导责任。李某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失职失责典型问题,释放出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施行两年以来(以下简称《条例》),喀什地区纪委监委认真贯彻执行问责条例,始终把牢全面从严治党核心,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抓主体责任“牛鼻子”,用好《条例》问责利器,加大问责力度、激发担当精神,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有的县市主体责任浮于表面、虚化空转,有的乡镇工作还停留在纸面上、文件里......”今年7月,喀什地区纪委监委针对扶贫领域的突出问题,对扶贫领域履职不力的41名领导干部进行集体诫勉谈话。
诫勉谈话中,见人见事的直指要害,不仅让在场的谈话对象面红耳赤、抬不起头,也让履职不力领导干部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重担。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喀什地区纪委监委依据《条例》,通过对扶贫领域履职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真正把“责任”压紧、压实,用问责“板子”,打醒“沉睡”干部。
为使“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问题得到彻底改善,喀什地区纪委监委把管党治党责任压力传导到基层,紧盯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主体责任,严肃问责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履行不力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以强有力的问责手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据了解,今年1-8月,喀什地区纪委监委问责党组织101个,立案查处746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118人。
终身问责,突显执纪刚性
“帕校长不是去年已经退休了吗?怎么也被处理了?”在喀什地区技工学校公开通报原校长帕某某的警示教育会上,引发了该校干部职工的热议。
该校原校长帕某某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故意规避大额度工程项目须经公开招投标的规定,拆分项目采用议标的方式确定施工方,给工程项目安全实施造成隐患。最终,帕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在喀什,终身问责的执纪刚性突显,而帕某某的典型案例绝非个例。喀什地区妇联发展部原部长阿某某已退休17年,但仍然被问责。因违反组织纪律,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取消其副处级退休待遇。
终身问责,作为《条例》的一大亮点,喀什地区纪委监委始终坚持突显执纪刚性,敢于直面问题,主动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让问责没有过去式、空当期,离岗退休提拔也不是“免责符”,形成声势震慑,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
“《条例》明确提出实行‘终身问责’,即责任追究不再设时限,只要是失职失责,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喀什地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动真碰硬,推动问责常态化
时任地区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巩某某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塔什库尔干自治区县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支部书记艾某某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职级待遇由副处级领导职务降为主任科员……
针对塔什库尔干自治区县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非法探矿、采矿、采砂等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地区纪委监委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赴实地调查,查清事实、固定证据,处理相关责任人县处级干部15人,乡科级19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抓好此案问责的同时,喀什地区纪委监委紧紧围绕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23个批次、54件环境信访投诉案件整改工作,实行全程跟踪问效,问责处理党员干部55人。
塔什库尔干自治区破坏生态环境典型案件是喀什地区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动真碰硬、推动问责常态化的一个缩影。喀什地区纪委监委坚持用好问责利器,紧盯失职失责问题不放,对管党治党不力,严重失职失责的敢于动真碰硬,推动问责常态化,以严厉的问责手段倒逼责任落实。
此外,喀什地区纪委监委还通过喀什日报、电视台、纪检监察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问责的典型案例,今年已通报95起101人次,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