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设置“监督前哨” 激活“神经末梢”
本网讯(陈在桥)“如今,村里的事都摆上了桌面,多了几双‘眼睛’和几只‘耳朵’,村干部办事我们很放心!”说起村里监督员带来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夏马勒巴格镇村民阿不力米提·牙生脸上挂满了笑容。
监察体制改革后,面对监察对象的剧增,如何做到监督无死角、无盲区?喀什地区各级纪检监察系统在延伸监督触角、织密监督网络上做了积极探索,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选配党风政风监督员、义务监督员,让监督无处不在。
选好“监督员”
“选举村务监督委员时,一定要尊重民意,一定要明确群众是主角,无论是镇纪委,还是村委会,都要搭好台、服好务……”喀什市夏马勒巴格镇纪委书记王闪说。
为保证选出群众真正信任的村务监督员,夏马勒巴格镇采取本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审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村民大会集体表决。另外,还严格规定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其近亲属不能兼任或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库尔班尼沙·艾海提为人正直、有责任心、能力素质好,我推荐他为村务‘监督员’。”在该镇下帕合太克里村村务监督员选举会上,村民代表依斯拉木·艾则孜大声说道。
在该村村务监督委员选举当天,镇纪委还派出了1名纪委委员到现场全程监督,严防“亲情票”“关系票”,对选票票面内容、计票方式、投票结果等都做到细致审查,并将选举结果予以公示,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在王闪看来,村务“监督员”选得好,更要发挥作用好。她说:“为让他们当好‘裁判员’‘宣讲员’‘调解员’‘审计员’,镇里结合相关政策,制定了《村民监督委员职责》、《村务监督工作手册》等规章制度,促使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发挥好作用。”
夏马勒巴格镇的做法是喀什地区延伸监督触角、设置“监督前哨”、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的一个缩影。喀什地区各级纪检监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综合考虑年龄、学历、能力、工作责任心等各方因素,把能管愿管会管的人员选配到村务监督委员会中,有效发挥村级“监督员”的作用。
在选好村务监督员的基础上,喀什地区各级纪检监察系统还为村级选配党风政风监督员、义务监督员,发挥“小纪委”的“大作用”。
描绘“廉政图”
“村民小组长吐尔逊江·热夏提对群众态度粗暴,还乱收取群众费用……”今年1月,夏马勒巴格镇城西村村务监督委员如仙古丽·托合提向镇纪委反映小组长问题。
镇纪委接到问题反馈后,专门派纪检干部对其问题进行调查。查实吐尔逊江利用工作便利向群众收取好处费100元,且作风简单粗暴等问题。吐尔逊江受到全镇通报批评,并在村民大会上公开向群众道歉,现场退还收取群众的好处费。
参与村级重大事项监督、审核村财务事项也是村务监督员的应有之义。
“这张是买办公用品的票据、这张是水电费的票据……”每月月初,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都会如期列席村委会财务支收会议,监督村里财务使用是否合理规范,并督促村委会对财务情况及时进行公开。
该镇索喀库勒比希村会计布合力且木·阿布来提说:“这种方式不仅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不参与村级日常管理事务,不直接对村干部发表意见,但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均要督促村委会实行‘四议两公开’。”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托合提·麦麦提坚定地说。
针对以往在处理重大事务中决策不民主、不科学、不透明的现象,喀什地区各级纪检监察系统明确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职责权限、方法步骤、运行程序、议事规则和工作报告制度等,并积极引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务、财务管理、农业补贴、低保评审、土地使用、道路整修、民政救济等重大事项全程监督,构筑风清气正的“阳光基层”。
架起“连心桥”
“艾海提·热合曼的孙子患有疾病,老两口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确实是村里最困难的,应该享受低保。”前不久,村务监督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村委会提出建议,对孩子进行救助,并申请发放低保。
“谢谢你们,帮助我解决了大难题!”艾海提·热合曼紧握着村务监督员的手激动地说。
在惠民政策实施中,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仅全程监督,还积极聆听群众意见建议,杜绝了“人情、关系”的发生,让困难群众乐享党的阳光雨露。
“村里自从有‘监督员’,村干部和群众之间就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老百姓不但多了一个可以说话的地方,还可以直接向村民监督委员会提建议呢!”今年71的老党员热依木江·吾布力说。
低保户该给谁?扶贫资金该如何使用?乡村该如何振兴?昔日集中在村干部手中的权力被良性“稀释”,党风政风监督员、义务监督员、村务监督员三张基层监督网络,不仅延伸了党内监督触角,也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真正交回归到群众手中,村民参与村务积极性分外高涨。
该镇下帕合太克里村支部书记艾山江·阿布都吾甫坦言:“以前不做事,村民说你没能耐,想做点事,村民又说你想捞好处。现在,有了监督员还我们了一个清白,给村民了一个明白,我们可以甩开膀子、放开手脚为民办实事。”
为及时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生活中的困难,村民监督委员制定了轮流坐班、上门走访等联系群众制度,对群众建议,一一登记,逐条列出处理意见、监督整改,并向村民全程反馈。
“设置村务‘监督前哨’,具有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监督“零距离”的优势。我们将加快构建基层监督网络体系,坚持多措并举、教管结合,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喀什地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