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砚山:党建工程全面助推脱贫攻坚
本网讯(杨凤金 李兴伟)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坚持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扶贫新模式,以创新“党建+”为载体,实施“五大党建工程”,为全县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能。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建强脱贫攻坚的“桥头堡”。砚山县注重提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在优化巩固902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整顿提升10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同时,在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党组织56个,探索出以者腊乡夸溪村、江那镇舍木那村大花园党支部、稼依联兴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党组织联建发展模式,党组织引导脱贫攻坚、助农增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实施“骨干带动”工程,选优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坚持精准选派与脱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相结合,从各级党政机关选派了210名政治素质好、善打硬仗、乐于奉献、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组成3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在强化对脱贫攻坚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大资金管理等关键岗位干部监管力度的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探索建立了容误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5名在脱贫攻坚中工作成效明显的同志得到了提拔使用和调整。召回季度排名末位驻村扶贫工作队2批10人,对7名“村霸”和庸懒滑贪“四类村官”作出相应处置,对5名党务工作者进行了组织调整。
实施“党员双带”工程,打造脱贫攻坚的“主力军”。鼓励基层党员干部积极申贷“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并利用贷款进行产业尝试,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学着党员干、跟着党员干,拉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年内共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311笔4083.5万元,超额完成4000万元发放任务,培育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300余名。注重农村党员后备干部的培养,将村“两委”中非党干部、乡村教师、医生、复退军人等群众基础好、威信高,深受群众信任的人员纳入“党员后备人才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教育,截止目前,共发展党员370人。聚焦脱贫攻坚重点任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专题培训班47期6600余人次,实现县乡村三级干部普遍轮训和普通党员全员培训全覆盖,与云南开放大学合作实施“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共招收村(社区)干部900余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互联网+党建”工程,激发脱贫攻坚的“新活力”。把“互联网+党建”思维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新举措,建成覆盖31个贫困村在内的“云岭先锋”为民服务站点121个,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万余件,办结率达80%以上。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00个,农村电商平台发布各类农特色产品信息300多条,上下行产品销售近100多万元。多举措推进“云岭先锋”手机APP试点工作,实现了“组织生活网上搞、服务事项网上办、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互联网与党建工作、互联网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发展。
实施“基础保障”工程,提升脱贫攻坚的“战斗力”。注重在打基础、强保障、增活力上下功夫。累计投入8800万元建成103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其中,2017年投入3465万元,按照“十三有”标准,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64个,重建28个,修缮升级57个,率先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多渠道整合投入1320万元扶持“空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107个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60万元。建立村(社区)干部补贴增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行政村干部、社区干部和村(居)小组干部月均补贴分别达1900元、2400元和242元,严格落实村干部离任、医疗、养老、意外伤害保险和死亡补偿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一批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基层活力得到不断增强。(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