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县三措并举全面推进财税工作
今年以来,永修县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高昂的斗志、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从紧、从早抓好财税各项工作,做到“紧扣一大目标,实现两个提升,做到三个强化”,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紧扣一大目标。即紧扣“稳增长、挤水分、增财力” 的目标。“稳增长”,就是确保2018年财政总收入为26亿元、增长8.3%,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27亿元、增长10%以上,在全市位列第一方阵;税比在2017年82.2%的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财政各项相对增幅指标在全市“保八争五”,向前三迈进。“挤水分”,就是做实收入规模,提高县本级收入在全县财政总收入的占比,大力清理乡镇涉企涉税债务,大力规范乡镇总部经济建设,努力降低财税征管风险。“增财力”, 就是提高实有地方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可用财力占总收入规模的正相关比例。
(二)实现两个提升。即实现“实体税收征管和总部平台运行水平”的两个提升。一是提升实体税收征管水平。国税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园区企业、招商企业和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税收征管上,重点关注企业产品的进销存、企业的关联交易对全县税收的影响,这块是最主要的财力来源;国税和地税部门以财力为抓手,完善全县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税收的征管机制,重点关注外地建安企业的建安税收预缴和汇缴问题,关注建筑材料的成本入账问题,关注土地增值税的清缴问题,应收尽收,夯实财力;国地税在合并前,继续加大联合办税力度,完善合作机制,确保地税附征税费征管到位。二是提升总部经济运行水平。今年修订了乡镇财政管理办法,除了夯实实体税收的征管,提高实体税收征收率外,重点在于怎样做实总部经济,降低风险,提高可用财力。各部门和各乡镇在坚持总部经济企业入驻“要依托实体、法人代表要真实、企业经营运转形式要符合常规、财务核算要规范、资金流要完整、物流运输要配套、纳税口径要全面”等7个原则的基础上,贯彻执行“十二字”方针,即“行业做优、收益做实、风险做小”。①“行业做优”,即必须要做到总部经济的多行业,提高离散度,不能扎堆。从2017年的汇总数据看,县总部经济税收8.3亿,其中煤炭总部企业缴纳税收3.75亿,再生资源总部企业缴纳税收2.1亿,两者合计就有5.85亿,占总部税收的比重高达70%。行业的高度集中,导致税务部门风险累计,致使永修成了“煤都”、成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3月8日省国税局就派出14人的检查组对县国税收入组织工作进行了检查。今年逐步缩小煤炭和再生资源的总部税收规模,重点依托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来做,降低风险;另外各地各部门开拓新领域,重点在建筑安装、砂石沙土、建材、现代服务等行业想办法,动脑筋。新成立的总部经济办公室必须全力、科学指导全县的总部经济建设,切不可 “一哄而上”。②“收益做实”,即参照周边兄弟县水平,对全县总部经济税收进行适当财力调控。总部经济政策形成“洼地”,但不能形成“盆地”,风险和收益要对等,还要考虑乡镇建设需要。今年县财政会从总部经济税收上调控到一定财力,县财政分乡镇算好账,除了两个教育附加给教育部门用外,其余财力都用于乡镇的事业发展和债务消化。③“风险做小”,这点毋庸讳言,2015年“黄金票案”后,在实际的总部操作中,坚持企业引进的原则,不断降低总部平台经济的风险。引进和培育风险低、成长好、有财力的总部经济企业,逐步更替和淘汰没有税收财力的总部经济企业,通过门槛作用实现总部经济企业的优胜劣汰;集中人力和财力,对接、服务和管理一批有真实业务、能带来真正财力的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做强真正的总部经济。
(三)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工作责任。今天会后,国税、地税迅速拟定征管计划,对任务进行逐项分解,层层下达,具体落实到每个乡镇,落实到每个行业、每个纳税户上。任务的分解必须在实体和总部企业上落到实处,拟定好入库计划。建好相关税源台账和征管台账,坚决将工作做全做细。二是强化征管合力。县护税协税和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永修县税收保障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不断完善各项税收保障机制。强化建筑安装业税收的征管合力,今年县政府出台了建筑安装业的优惠政策,督促房管、国土、市场监管、规划、建设和各业主单位通力配合,在外地建安公司设立永修分公司等操作上,配合快顺、到位,减少全县建安税的流失;强化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的合力,强化“票证管理”,坚持“以票控税”、“以证控税”,继续完善一体化征收机制;强化资源税征管的合力,在防止滥采滥挖的基础上,加大对资源类税收的追缴和清收。三是强化债务清收。县财政协调乡镇、税务、市监、公安经侦、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成立永修县乡镇债务清收小组,拟定清收方案,开展债务清收专项行动。各乡镇摸好底,向清收小组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并协助清收小组做好企业工作;税务部门摸清企业税收实现情况,对已实现税收的企业欠款,坚决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