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机动式”巡察显威力不给弄虚作假留机会
江西省萍乡市委巡察办日前发布消息,在5月19日结束的首轮“机动式”巡察中,该市共受理群众各类举报、投诉240人次,发现各类问题线索53件,“机动式”巡察威力彰显。
4月17日,萍乡市委瞄准问题频发的民生领域,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机动式”巡察。“要充分发挥‘机动式’巡察‘探照灯’和‘显微镜’的作用,速度上要‘短平快’,方法上要‘机动灵活’,效果上要‘精准突破’。”市纪委常委、市委巡察办常务副主任姚红雁在此次“机动式”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上要求。
不拘泥于常规模式
动员会当日,萍乡市委第三巡察组进驻芦溪县迅速开展巡察。巡察组组长张杰带领工作人员到某廉租房小区走访了解低保户有关情况时,居民楼下停靠着的多辆价格不菲的汽车引起他的注意:廉租房小区不是公共停车场,怎么会停靠这么多的车辆?这不符合常理。
“会不会有人骗取低保?”为消除疑虑,巡察组打破常规巡察模式,循着问题线索而去,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当即开始车辆抄牌取证工作,避免打草惊蛇。
“‘机动式’巡察就是要打破常规,发现了问题就要快速出击,出其不意。”张杰说。
第二天一早,巡察组工作人员就赶往芦溪县车管所核实车辆信息。经查,照片中的车辆均为居住在廉租房的房主所有。其中,三辆车的车主享受了低保,巡察组当即将核实的情况向芦溪县民政局进行反馈。四天之后,民政局取消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同时进一步核查该小区其他低保户情况,未发现异常情况。
从发现问题到处置完结,前后仅过了六天时间,“机动式”巡察不拘泥于常规模式,快进快出、直奔主题,迅速掌握线索和处置线索,其质效可见一斑。
不让被巡察对象摸着规律
4月28日,湘东区委第一巡察组在东桥镇江边村走访低保户时,接到村民反映,该村一笔2万多元的“山塘维修”支出涉嫌造假。村民称,该山塘是由村民投资、投劳修建,而非村集体。
按照以往常规巡察的处置方法,巡察组接到的问题线索将被逐级移交处理,过程繁琐、程序复杂不说,也容易给被巡察对象留搞虚假套路、蒙混过关的机会。“‘机动式’巡察以问题为导向,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快速灵活处置,让被巡察对象摸不着规律。”湘东区委第一巡察组组长张绍辉介绍,接到问题线索后,巡察组立即召开专题会研究,兵分两路完成现场查看和账务核查工作。
经过调查取证,该村委会维修山塘造假问题确凿,巡察组立即按照有关程序,于5月4日将问题线索移交湘东区纪委处理。目前,区纪委已分别给予村党支部书记邓某、村委会主任丁某党内警告处分。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医保领域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常规巡察往往难以达到全面覆盖的预期效果,许多问题被表象掩盖。“机动式”巡察充分发挥“快、准、活”的“作战”优势,哪里有问题就巡察哪里,确保有的放矢、一击即中。
5月9日,萍乡市委第二巡察组在走访上栗县某药房时发现,货架上不仅摆放了药品,还摆放了日用品,连续走访几家药房后均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巡察组组长李晓洪立即召开会议讨论对策。
“巡察不能流于形式,停在面上。当前定点零售药店违规刷卡销售日用品、食品等问题普遍存在,变相套取医保基金的问题背后是否存在其他的利益输送、主管部门是否履行应尽之责……这些疑问只有通过实地调查,才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印证问题线索。”
次日,巡察组随即对一药房展开实地调查。调查中,巡察组发现,在用医保卡购买日用品的发票上,所购买的明细项目都以等额的药品代替。而当巡察组人员对此提出质疑时,药房工作人员往往以“这是我们内部管理的需要”回应。
李晓洪介绍,根据几日的实地调查结果,巡察组将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反馈给上栗县,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科学处置,限时整改,以提高巡察成果转化效率,凸显立竿见影的震慑效果。截至目前,巡察组已发现并反馈医保领域问题线索29件、低保问题线索20件,保障性安居工程问题线索19件。(本报通讯员 景国成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