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拆迁促和谐——镇雄县城南部新区征地拆迁工作回眸
崛起于镇雄县城南部新区的云南师范大学镇雄县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云师大镇雄附中),是镇雄县以文明拆迁促和谐发展的成果之一。今年9月初,师大镇雄附中正式招生。日前,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来到该校“启明讲坛”,作了《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成就未来》的专题讲座,引来了镇雄社会各界的关注。镇雄县“文明拆迁促长谐发展”的举措,像一幅新画卷,正在镇雄南部新区展开。
时光倒流,让我们返回镇雄征地拆迁的工作现场。
解开心结 亲情征地
征地拆迁,在全国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镇雄县城南部新区的征地拆迁工作也不例外,一开始便遇到了繁琐的纠纷。
2011年,在征收大竹林小组的5.8872亩集体荒山时,因为村民对征地款分配办法一直未能达成一致,23.7万元的征地款无法分配到位,致使这块土地能征不能用。
与之类似的典型案例并不鲜见。以扒沟小组集体与部分农户因土地争议,100余万元补偿款一年多未能领取分配,直接导致群体性阻工。2014年,因营盘小组集体与岳院小组8户群众之间存在土地纠纷,导致一块近9亩的土地无法使用。……
涉及集体纠纷,深入调查、全面核实、公正处理是南部新区拆迁指挥部一以贯之的行动准则。“有些纠纷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调查起来也极为艰难。”旧府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南部新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元忠说。
为了从思想根源上真正改变群众的认识,征地人员坚持群众工作开道,交情征地、亲情征地、人格征地、毅力征地……十八般武艺悉数派上用场。
今年58岁的陈焕银,一直参与新区征地工作。“我在南部新区的亲朋好友不少,他们多少总会给我点面子,况且他们遇到困难一般都会找我帮忙,我也会尽力帮助他们,所以他们大多不会太为难我。”征地老将显然优势较为明显。
在近3年的征地中,征地组原组长陆云现已记不清,自己究竟认了多少“亲戚”,帮了多少群众解决上学、求医、落户等实际困难,在群众家中度过多少不眠之夜。他只有一个印象,自己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群众打交道,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思考如何打动群众。
现已提拔为旧府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张义富,因为参与新区征地前在林口乡工作,与新区群众素不相识,并不具备人脉优势。他的办法是领着征地小组,在村子里反复召开院坝会、座谈会,不厌其烦宣讲新区政策,用诚心实意打动群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新区征地得以平稳推进,到今年年初累计征地8500亩,基本满足了前期项目用地需求。
坚决果断 拔钉拆违
违章建筑户为了获得政府赔偿,一夜之间,就能“种出”大房子来抢占土地,大肆挤压新区开发空间。“只要政府不管,他们一个星期就能修出一个小区。”新区的村干部们紧急反映。
违章建筑必须铲除!县委、县政府态度鲜明。而负责该项工作的常务副县长雷楚英则顶着不少的压力努力在干这工作。
几经宣传动员不奏效后,“两违”整治行动密集上演。位于县妇幼保健院和县卫生监督所项目区内的5户违章建筑,位于高山村、建筑面积累计上千平方米的3户违章建筑,位于城市主干道一标的一处违建养鸡场……随着挖机进场应声而倒。
拆违行动持续推进,拆违数据不断攀升!
然而,违建现象“涛声依旧”,违建家庭不为所动。“这种拆法只是小儿科,欺负软人。”拆违工作遭到了部分群众吐槽。
找到新的突破口,产生巨大震慑,成为摆在指挥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拆违控违的突破工作始于2014年6月24日。
那是一户违建大户,位于十字岭,购买地基花去35万元,占地面积近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造房总价超过百万元。
坊间传言,户主声称没有谁拆得起他家的房子。
那天,指挥部组织了庞大的强拆队伍,调去了4台大型挖机。
强大声势,吸引了大批群众到场围观,在整个南部新区引起了强烈震动。与之相邻的3户违建大户,见状不妙现场作出了自行拆除承诺……
过后不久,横亘在城市主干道一标中部、受到市民广泛关注、社会影响极大的1户违章建筑,随着庞大的强拆队伍开进,轰然倒下。位于铁匠坪小组、由58户群众集中连片抢建、建筑面积累计上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群,瞬间被整体拔掉。……
仅2014年上半年,指挥部累计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140多户、近4万平方米。
同时,镇雄人“种房子”现象也得到了遏制。
人性安置 拆迁破题
房屋拆迁,与征地同步启动。
与征地稳步推进相比,房屋拆迁一度陷入疆局。
拆迁滞后,并非拆迁人员玩忽职守,其中另有原因。
原因之一,建筑物性质认定是房屋拆迁的前提,他们卡在了这个环节上。
原因之二,群众阻力。
听说要拆房子,群众中传出了几种不同声音。
有人说,拆我们的房子可以,前提是先拆皮防所一带。因为皮防所一带的房子多为干部、老板所建,群众要先看看政府的决心与态度。
有人说,我们不住1号、2号安置点,必须另外选址。在群众看来,这两个安置点地名叫小海子、海子边,这样的地块用于安置并不合理。
有人说,拆迁补偿标准、过渡期的房租补贴标准低。
有人说,必须在百米大街两侧选址安置,或者就近就地安置……
两大因素,宛如两座大山,把拆迁人员挡在了一边。有时,他们连群众家的门也进不去。
为打破困境,县委、县政府派出调研组,对南部新区征地拆迁展开调研,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希望从中找出答案。
症结不难找出。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翟玉龙在2014年2月召开的新区推进会上明确要求,全面完善拆迁安置政策。
为了完善拆迁政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常务副县长、南部新区指挥部指挥长雷楚英带领新区的部分干部、群众,踏上了外出取经之路。指挥部、县住建局、县财政评审中心则围绕建房成本、租房费用等,展开了更为细致的调查研究。
当几路人马碰头,几种思想交汇,新的政策轮廓日渐清晰,拆迁草案逐渐完善。
集中统建城市综合体安置,成为了拆迁安置的一个固定议题。
从2014年7月起,围绕房屋拆迁主题,县委、县政府及指挥部等所涉单位花开两枝,积极为拆迁工作做准备。
这一头,雷楚英带领指挥部、住建局负责同志,逐个小组召开群众会,广泛宣讲城市综合体。他们先后去到以扒沟、马路、寨子、营盘、杉林、岳院、韩院、山脚、鲁院、官房、新村、大竹林12个小组,同群众面对面交流;把新区的群众代表请到县财政局、指挥部,两度共同审查综合体设计方案,让大家直观认识城市综合体。一时间,城市综合体这个陌生概念,成了新区群众口中的流行词。
群众中不乏慧者。当年11月中旬,鲁院小组的112户村民在几名老板的带领下,共同在一份材料上签名、按红手印,同意集中统建城市综合体安置。
鲁院小组这边刚动,其它小组就坐不住了。短短几天,以扒沟、官房、杉林、马路、寨上等小组的群众也用同样方式表明立场,力争下好这一“先手棋”。
那一头,县委、县政府频频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反复论证拆迁政策。政策出台前的一年多时间,召开论证会多达20次。其中,县委书记翟玉龙、县长郑维江出席讨论会4次。每次会议都把与会人员分作正反两方,围绕草案条款逐条展开辩驳,控辩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十分激烈。一轮讨论结束,早已月上柳梢。
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经过20次的不断完善,2015年11月5日,新的拆迁政策终于在县委第58次常委会议上通过审议。
新的拆迁政策,为拆迁群众提供了集中统建城市综合体、划宅基地自建、全额货币化等多种安置方式,打破了过去的划宅基地自建的单一安置格局。
其中,集中统建城市综合体安置,好处较多——
补助最高。经核准认定补偿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再奖200元;每户配套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对联户整合的核准认定安置面积配套等面积土地,产生的效益由合作社入股社员共享分红;项目前期费用由政府买单;政府统一免费一次性办理70年的国有土地使用手续。
地段最好。1号综合体毗邻城南中学、新客运站,2号综合体位于城南医院左侧,均是南部新区极具商贸价值的黄金地段。
产业聚集。在城南医院、城南中学、新客运站等的辐射带动下,必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就业机会和商业空间。
前景最好。合作社成员有宽敞豪华住房、有股金分红、有商铺出租,有就业岗位、有创业平台,拥有自己的实体产业,将实现持续盈利,惠及子孙。
既坚持原则又照顾实情,既思考当前又谋划长远的拆迁新政,县委、县政府的良苦用心引起了拆迁区群众的共鸣。
2015年12月19日,房屋拆迁的第一环节——递交拆迁申请、签订拆迁确认书工作如期启幕,拆迁群众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对拆迁新政作出了积极回应。至当晚11点,第1278户群众顺利完成拆迁申请递交、拆迁确认书签订,拿到编号。过后不久,编号陆续延伸至1554号,核心区同意拆迁覆盖率跨过90%大关。至此,南部新区征地拆迁难题宣告全面破解。
随即,300多户房屋在短短几个月时间成片推倒。南部新区开发,由“欲抱琵琶半遮面”局面向“掀起你的盖头来”过渡,镇雄县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新时代全面开启。
“征地拆迁全面破题,主要是抓好干部、群众两项工作。”雷楚英在接受云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是把新区建设当作锻炼干部、识别干部、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使干部由不愿干、怕干、干不好向愿干、敢干、能干转变;二是坚持群众工作开道,使群众由抵触、抵抗、对抗逐步向理解、配合、支持转变。其实是一个灵魂碰撞与交融和进化的过程。”
据悉,截至10月底,处于镇雄县南部新区核心区的130户房屋已陆续拆除。目前,南部新区的百米大街建设、镇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用地清表、镇雄县第二人民医院项目进场道路修建等重点工程建设稳步前进。这与云师大镇雄附中传来的朗朗读书声组合成动听旋律,与高耸入云的城南医院、林立媲美的大都会、信合商住小区构成美丽画卷。镇雄县城南部新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镇雄人的文明程度也在悄然跃升。(通讯员吴长宽 记者 常征 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