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盯紧问题不放过 聚焦细节防反弹
“作风建设要一以贯之、步步深入,必须一抓到底,尽管我市在纠正‘四风’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懈怠松劲,要盯紧具体问题不放过,聚焦细节防反弹。”这是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不久前对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今年以来,西安市紧盯“四风”新动向、新表现,着力在抓通报曝光、抓监督检查和惩处问责上下功夫,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今年1至7月,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3个,处理157人,党纪政纪处分114人。
抓节点,常态化通报曝光
西安市广播电视台原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陈晓沪(已退休),在任职期间,超标准购置使用公务用车,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且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未及时纠正,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雁塔区政协学习提案委员会主任温若冰到区政协工作后,违规借用下属单位公务车辆,并先后三次私自使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户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免疫规划科科长刘刚参加业务培训时,接受与业务有关联的某疫苗公司宴请,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被免去免疫规划科科长职务,调离原工作岗位。……
今年春节前夕,西安市纪委密集通报曝光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如同一剂醒脑提神的良药,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抓住重要节点,常态化通报曝光,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强化了不敢、知止的氛围。今年以来,西安市纪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75起。
“从全市查处情况看,我们已经压住这股风头,通过坚持常态化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大幅压缩了‘四风’的存在空间。”西安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万青平说。
抓监督,构建立体检查网络
“当前一些‘四风’问题披上隐身衣,改头换面,形式更趋隐蔽。比如公款吃喝,不去大酒店,而是躲到机关食堂、郊区农家乐等隐秘场所;在公车使用上,表面上遵守公车管理规定,却想方设法把私家车费用转嫁到公车上;公款报销,化整为零,分阶段结账,规避监督检查,查处的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张振兴在农家乐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问题,就属于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西安市纪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赵会平说,“揪出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是监督执纪者面临的重大考验,也促使我们创新监督方式、拓展监督渠道。”
聚焦检查内容,监督多点发力。每逢重要节点,西安市都会通过领导带队检查,纪检监察员督导巡查,新闻媒体明察暗访等方式,织密监督网络。此外,市委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全市各区县、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要求,采取领导带队、专项督查、暗访抽查、联合检查等方式,针对公车私用、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款购买商业预付卡、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监督检查。市纪委、各区县纪委运用新媒体,拓宽监督渠道,开通网站微信“四风”举报平台,鼓励干部群众通过手机“随手拍”等方式进行举报。
西安市纪委以“五个一批”为重点检查内容,即重申提出一批纪律规定、组织开展一批明察暗访、核查处理一批违纪问题、通报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倒逼完善一批整改措施。此外,还注重从巡视、审计、纪律审查、新闻舆论中深挖细查问题线索,牵头组织财政、税务、公安、司法等部门协同作战,提高发现问题能力。2013年以来,西安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00个,处理515人,党纪政纪处分357人。
抓问责,尺度不松力度不减
西安市长安区市容园林局以休年假名义,由旅行社组团,组织部分机关干部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分两批赴海南旅游,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勤社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副局长石桂芹、王山录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纪检组长卢巧侠履行监督责任不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西安市临潼区马额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朱忠成,违反有关规定为其子女举办升学宴、完灯宴。马额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房刚对朱忠成违规操办喜庆事宜不制止、不查处,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西安市大兴中学党总支书记王飞龙因该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尚志芳公车私用,受到诫勉谈话;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行政科科长杜文华因单位临聘司机节假日期间公车私用,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该站副站长周华被诫勉谈话;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韩涛因工勤人员公车私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该所所长王向斌、政委汤宁被诫勉谈话。
西安市纪委言出纪随,通过对一系列案件的铁面问责,达到了问责一例、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目的,同时倒逼责任主体主动履责担责,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上个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再次拧紧了管党治党的螺丝,根本目的就是以问责倒逼各级尽责负责。我们对‘四风’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治的,坚决查处,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倒逼各级责任主体担起正风肃纪的政治责任。”西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鑫说。(本报记者 尚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