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国:三张“军令状”展驻村干部风采
发布时间:2016-02-17 09:26:18 浏览:
188
一个驻村干部怎么当?是平平淡淡混时间无所作为,还是尽职尽责焕发风采?德江县委党校驻钱家乡平安村的驻村干部李连国老师,真蹲实驻、真帮实扶,用三张“军令状”诠释了一名驻村干部应有的奉献,展现了尽职尽责驻村的无限风采。
军令状一:“软腿”要变“硬腿”
2014年底钱家乡14个村(社区)综合目标考核中,平安村因村党支部堡垒作用不强,党员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党员先锋作用不很突出,支部活动开展困难,缺乏凝聚力,被确定为钱家乡唯一的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该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攻坚对象。
李连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饱尝了农村的酸甜苦辣,对农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同时,作为县委党校骨干教师的他,深知村党组织涣散带来的的严重后果。
2015年3月11日入驻平安村的第一天起,他就一直扎根在平安村,他说:“我很荣幸再次派驻到农村一线为民服务,更荣幸的是让我在平安村驻村,我一定要把这个村组织面貌焕然一新”,他给自己立下了驻村的第一张军令状。迅速召集村支两委召开会议,就如何团结班子、改变软弱涣散面貌、增强服务能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商讨,寻找问题根源和改进措施。
“立规矩、定制度、落实责任人是整改的关键”李连国深知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关键所在。在他的带领下,村支两委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轮流值班等各项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分工,使各项工作都有具体责任人承担,以前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一扫而尽,软弱涣散面貌彻底改变。
“现在,我们平安村办公楼里每天都有村干部值班,白天干活忙,晚上10点钟前去办事都行,而且服务比以前热情了,通组路硬化了,从李老师来了后就像变了个‘天’。”如今,走进平安村村民对新的村组织总是给予这样的夸奖。
军令状二:要做百姓的“贴心小棉袄”
夏日炎炎,平安村里的留守儿童张二妹晚上被蚊子叮咬脸上全是伤疤,由于其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其爷爷奶奶又忙于农活自顾不暇,正在村里走访的李连国知道后满是心疼,马上骑着摩托车到街上购买蚊香为她送去,离开时已经是晚上。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驻村干部就是百姓儿女,是留守儿童的爹娘”李连国常说: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又回到农村服务,要做对农村有感情、有真诚、有奉献的好儿女,要做百姓的贴心小棉袄。
他经常东家进西家出,今天帮王安清老人把房前屋后的菜施点农家肥,明天为空巢老人田景香带包盐巴来,后天帮助村民张冠艺调解矛盾纠纷,恨不得天天都在村里。
小难要帮,大事要做,才不愧是贴心小棉袄。平安村4个组的通组路硬化,一直是群众心头的期盼。李连国驻村后积极与县委党校、乡政府对接争取,抓好线路规划、调处纠纷、组织实施,如今投资40余万总长2.1公里的4条通组路已硬化完工,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条件,解决了平安村800余群众心头的老大难。
驻村工作是一盘棋,把每样工作都做好了这棋局才有风景。驻村工作中他发挥专长开展党课7期,培训党员群众540人次,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11起,动员村支两委向乡争取资金6万余元硬化了平安小学操场、装修了村办公楼、配备了饮水机、打印机、电脑等办公设备,向县委党校争取帮扶资金累计近10万余元;牵头开通代办服务,为群众代办事项达97个,上门为困难群众解决难题13个。
军令状三:“十三五”蓝图要让群众雄起
平安村距离德江县城8公里,距钱家乡政府仅6公里,村里山青水秀,风景秀丽,传统人文资源丰富,传统民俗自然村寨集中,寨前有300余亩的优质大米基地,寨前后五座山加仙岩独傲的模型镶嵌出一幅“五龙寻宝”的格局,每座山与山之间都是溪流不断涌奔汇流到洗马滩河里,德江县把洗马滩水库纳入了“十三五”规划。
“有这样的优势,应该好好规划利用起来造福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李连国知道这些优势后打定了主意要拼尽全力为平安村的老百姓描绘出一张美丽乡村、富在农家的画卷来,让这一方水土发挥最大的潜力哺育人民。
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一早起床就翻山爬进森林深处的山谷溶洞、爬到仙岩(原名独岩)考察普陀寺的古遗址,或站在高处眺望风景,或进组入户探寻挖掘风土文化底蕴和普陀寺古遗址的历史文化,盘算着如何规划、如何开发等等,也使他下定了决心为平安村人民画一幅“十三五”的规划草图。
不打没把握的仗,要做争先的事。经过周密调研,他迅速组织村组干部和部分群众参与起草规划报告,配上村情村貌和古文化遗产、古墓群的照片,组织村民做好“十三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在县上、县直单位、乡里几头跑。他还利用周末邀请部分县直机关主要领导和本单位职工到平安村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通过他和村组干部以及800多群众的共同努力,平安村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将围绕传统古寨布局打造出“天人合一”的自然休息城市后花园,让旅游经济牵头发展,推进平安村小康进程,使平安村群众真正能雄起。
“驻村,其实不难,只要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凡事总想着如何为他们谋利益,真正住下来,真正办实事,群众的口碑自然就好。”李连国连续4年被市、县评为优秀驻村干部,在见到笔者时他道出了4年来驻村的法宝。
军令状一:“软腿”要变“硬腿”
2014年底钱家乡14个村(社区)综合目标考核中,平安村因村党支部堡垒作用不强,党员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党员先锋作用不很突出,支部活动开展困难,缺乏凝聚力,被确定为钱家乡唯一的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该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攻坚对象。
李连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饱尝了农村的酸甜苦辣,对农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同时,作为县委党校骨干教师的他,深知村党组织涣散带来的的严重后果。
2015年3月11日入驻平安村的第一天起,他就一直扎根在平安村,他说:“我很荣幸再次派驻到农村一线为民服务,更荣幸的是让我在平安村驻村,我一定要把这个村组织面貌焕然一新”,他给自己立下了驻村的第一张军令状。迅速召集村支两委召开会议,就如何团结班子、改变软弱涣散面貌、增强服务能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商讨,寻找问题根源和改进措施。
“立规矩、定制度、落实责任人是整改的关键”李连国深知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关键所在。在他的带领下,村支两委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轮流值班等各项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分工,使各项工作都有具体责任人承担,以前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一扫而尽,软弱涣散面貌彻底改变。
“现在,我们平安村办公楼里每天都有村干部值班,白天干活忙,晚上10点钟前去办事都行,而且服务比以前热情了,通组路硬化了,从李老师来了后就像变了个‘天’。”如今,走进平安村村民对新的村组织总是给予这样的夸奖。
军令状二:要做百姓的“贴心小棉袄”
夏日炎炎,平安村里的留守儿童张二妹晚上被蚊子叮咬脸上全是伤疤,由于其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其爷爷奶奶又忙于农活自顾不暇,正在村里走访的李连国知道后满是心疼,马上骑着摩托车到街上购买蚊香为她送去,离开时已经是晚上。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驻村干部就是百姓儿女,是留守儿童的爹娘”李连国常说: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又回到农村服务,要做对农村有感情、有真诚、有奉献的好儿女,要做百姓的贴心小棉袄。
他经常东家进西家出,今天帮王安清老人把房前屋后的菜施点农家肥,明天为空巢老人田景香带包盐巴来,后天帮助村民张冠艺调解矛盾纠纷,恨不得天天都在村里。
小难要帮,大事要做,才不愧是贴心小棉袄。平安村4个组的通组路硬化,一直是群众心头的期盼。李连国驻村后积极与县委党校、乡政府对接争取,抓好线路规划、调处纠纷、组织实施,如今投资40余万总长2.1公里的4条通组路已硬化完工,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条件,解决了平安村800余群众心头的老大难。
驻村工作是一盘棋,把每样工作都做好了这棋局才有风景。驻村工作中他发挥专长开展党课7期,培训党员群众540人次,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11起,动员村支两委向乡争取资金6万余元硬化了平安小学操场、装修了村办公楼、配备了饮水机、打印机、电脑等办公设备,向县委党校争取帮扶资金累计近10万余元;牵头开通代办服务,为群众代办事项达97个,上门为困难群众解决难题13个。
军令状三:“十三五”蓝图要让群众雄起
平安村距离德江县城8公里,距钱家乡政府仅6公里,村里山青水秀,风景秀丽,传统人文资源丰富,传统民俗自然村寨集中,寨前有300余亩的优质大米基地,寨前后五座山加仙岩独傲的模型镶嵌出一幅“五龙寻宝”的格局,每座山与山之间都是溪流不断涌奔汇流到洗马滩河里,德江县把洗马滩水库纳入了“十三五”规划。
“有这样的优势,应该好好规划利用起来造福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李连国知道这些优势后打定了主意要拼尽全力为平安村的老百姓描绘出一张美丽乡村、富在农家的画卷来,让这一方水土发挥最大的潜力哺育人民。
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一早起床就翻山爬进森林深处的山谷溶洞、爬到仙岩(原名独岩)考察普陀寺的古遗址,或站在高处眺望风景,或进组入户探寻挖掘风土文化底蕴和普陀寺古遗址的历史文化,盘算着如何规划、如何开发等等,也使他下定了决心为平安村人民画一幅“十三五”的规划草图。
不打没把握的仗,要做争先的事。经过周密调研,他迅速组织村组干部和部分群众参与起草规划报告,配上村情村貌和古文化遗产、古墓群的照片,组织村民做好“十三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在县上、县直单位、乡里几头跑。他还利用周末邀请部分县直机关主要领导和本单位职工到平安村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通过他和村组干部以及800多群众的共同努力,平安村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将围绕传统古寨布局打造出“天人合一”的自然休息城市后花园,让旅游经济牵头发展,推进平安村小康进程,使平安村群众真正能雄起。
“驻村,其实不难,只要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凡事总想着如何为他们谋利益,真正住下来,真正办实事,群众的口碑自然就好。”李连国连续4年被市、县评为优秀驻村干部,在见到笔者时他道出了4年来驻村的法宝。
更多推荐
更多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当新年的钟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悠悠回荡,我们站在时间的转折点上,回首过去一年,全球政治舞台上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
2024-12-31 09:54
【清廉网】(滁纪宣)戏曲剧本《金巴掌》的细腻描绘中,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优良家风如清泉般流淌;微电影《拆毁人生》深刻真实的镜头下,刻画出拒...
作者:滁纪宣2024-12-17 10:16
【清廉网】(宋杰)近日,九江市柴桑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组织开展“夫妻同上廉政课 共树勤廉好家风”专题“一堂课”活动,全区近年来新提拔领导干...
作者:宋杰2024-12-17 10:13
【清廉网】(德纪宣)“宣讲团为我们阐释了好家风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选取的案例也非常富有感染力,我感觉受益良多。”近日,齐河县纪委监委与该...
作者:德纪宣2024-12-17 10:10
【清廉网】(邱瑞丹)一朵朵象征廉洁的莲花跃然纸上,一幅幅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一句句醒世警言直抵人心……近日,洛宁县纪委监委联合县教...
作者:邱瑞丹2024-12-17 10:07
【清廉网】(熊媛媛 潘雪松)“经过今年的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如今的通津巷与戒烟巷已经完全变了样,感谢巡察组的帮助。”日前,随州市曾都区委巡察...
作者:熊媛媛 潘雪松2024-12-17 10:05
【清廉网】(何文)近日,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国基文化广场游人如织,在月琴、渔鼓的伴奏下,弹词艺人正在表演益阳弹词《九齿传后人》,“祝寿时,...
作者:何文2024-12-17 10:02
【清廉网】(卓上鼎)近年来,万宁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廉政档案“指南针”作用,聚焦“建”“管”“用”三个关键环节,全过程记录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情况...
作者:卓上鼎2024-12-17 09:58
【清廉网】(余长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线,切记勿起贪念,愿你言行有度,熟不逾矩,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彩虹……”...
作者:余长林2024-12-17 09:55
【清廉网】(刘松琳 )孟连素有“龙血树故乡”的美誉,近年来孟连县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将乡土特色与绿美行动结合起来,打造了以龙血树、...
作者:刘松琳2024-12-17 09:51
【清廉网】(赵美娟)近年来,旬邑县纪委监委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整理本地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因子,持续深化清廉旬邑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者:赵美娟2024-12-17 09:48
【清廉网】(唐玲 王维)正值金秋时节,内江市资中县盘龙寺村的一片金黄稻田为乡村披上了丰收的盛装。沿田埂一侧,一道木制的“清风廊”映入眼帘,...
作者:唐玲 王维2024-09-23 20:23
【清廉网】(丁鹏 )走进玛纳斯县凉州户镇吕家庄村,一排排农家院落错落有序,一幅幅剪纸墙画趣味盎然,吸引过往村民驻足,剪纸馆内一朵朵红纸、一...
作者:丁鹏2024-09-23 20:16
【清廉网】(磐计轩)“你们上门讲解合规建设法律知识,让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率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项合规...
作者:磐计轩2024-09-23 20:13
【清廉网】(杨文俊)夏县纪委监委持续用好本土廉政资源,深入挖掘传承司马光廉政文化,精心编印《司马光廉洁与家风家训文化选编》读本。...
作者:杨文俊2024-09-23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