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查纠"四风"强震慑 防微杜渐聚民心
今年5月,因安排本单位财务人员设立“小金库”用于发放津补贴,甘肃省嘉峪关市畜牧兽医管理局畜牧兽医科科长牛吉胜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持续加大对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的查纠力度,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和更加果断的措施立“规矩”、纠“四风”,监督有了“存在感”,群众获得“受益感”。
聚焦问题 方向“不偏离”
“惠民生聚民力,重点在于紧盯惠民政策落实、城乡征地拆迁、教育规范管理、医德医风建设、为民便民服务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既要严肃查处发生在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干部中的腐败案件,又要着力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市委书记郑亚军这分量厚实的话语,体现了市委纠正“四风”问题、狠抓作风转变的坚定决心。
今年4月,嘉峪关市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在征地拆迁、“三资”管理、教育卫生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惠民资金申请、审批、拨付、使用过程中不严格执行程序,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和领域违规收费、收受“红包”等四类重点问题,专门下发通知,启动“惠民政策规范落实、公共资源规范交易、重点项目规范建设、涉农资金规范使用、执法司法规范运作、为民便民规范服务”六大专项规范治理行动,明确牵头单位和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对重点领域、岗位和环节的监督管理。
群众期盼什么,就尽力去查改什么;群众哪里不满意,就要在哪里下功夫。
六大专项规范治理行动开展以来,许多民生难题迎刃而解。通过专项治理,对全市2726户4870名低保对象进行了彻底核查,清退低保对象241户503人,查纠低保错保漏保9人,城乡低保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制定下发《嘉峪关市2015年中小学补课乱收费治理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八条禁令”,乱补课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防止。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签订活动,严格落实“九不准”承诺制,坚决杜绝了收“红包”行为的发生。
健全制度 措施“不虚化”
9月18日星期五下午6时,在完成最后一趟出车任务后,在行政机关工作的司机小赵按照规定自觉地把单位车子停靠到车库,并将车库钥匙交回办公室。“现在不用接送领导上下班,到点就回家!”小赵说着,一脸轻松地朝公交车站走去。
小赵的轻松感,源自于“车辆管理制度”的建立。事实上,这只是嘉峪关市认真执行中央、省委改进工作作风有关规定,大力整治“四风”问题的一个缩影。
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必须用制度以“钉钉子”精神钉实钉牢。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后,嘉峪关市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随之出台,先后制定了《关于严格执行纪律加强作风建设的规定》《关于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每一项制度都剑指“四风”问题。
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嘉峪关市把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重要内容,制定下发《关于落实2015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党委(党组)主体责任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年度重点工作的通知》,将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细化为六个方面25项具体任务。同时,狠抓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末位表态、“三述两报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的落实,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同时,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实施、评审、考核等制度,组织全市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易发、多发风险点自查自纠工作,查找涉及民生、社保等工作的廉政风险点5000余个,并逐项制定防控措施。廉政的风险点在哪里,防范的措施有哪些,发生问题怎么办,都让大家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作风改得怎么样,效果改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嘉峪关市从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入手,不断完善各类问题线索收集处置机制,在“雄关纪检监察网”开通“四风”问题监督举报直通车专栏,着力构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线索收集体系。加强与审计、民政、财政、国土、农林等部门和司法机关的联系沟通,健全完善《嘉峪关市纪律审查联席会议制度》,搭建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的信息共享平台,快速反应机制逐步建立。制定《市纪委在查办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违纪违法问题中与司法机关加强协作配合的暂行规定》,纪检与司法部门相互移送、线索通报的联合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上下联通、协调配合、有序运转的链条式线索处置体系日趋完善。
建章立制重在落实。在一项项制度与规定的指导下,各级部门行动快、责任明、推进实,各项专项整治开展有序,实效不断显现。
抓早抓小 监督“不散光”
“这周,我以办事人员身份到社区服务大厅和民政局的服务大厅进行了暗访,还打电话咨询了高龄补贴的申报流程,虽然没有发现啥问题,但看着大厅里办事群众一个个的笑脸,我心里也很敞亮!”市纪委聘请的监督员赵大爷如是说。
嘉峪关市延伸监督链条,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监督员三支队伍的社会监督作用,实行全时段、全天候、全覆盖、多形式的快速处置机制,筑牢了末梢网底,确保了日常监督检查的无缝对接。
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乃至中小学开学;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时间点不同、层级不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和“四风”问题的表象各异,但查纠“四风”和违纪问题的力度和狠劲没有变。
狠刹“会所中的歪风”、严禁公款购买赠送月饼等节礼……问题指向哪儿,明察暗访的靶心就对准哪儿。
嘉峪关市把重拳整治“节日病”作为查纠群众身边腐败和“四风”问题的突破口,紧盯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向全市党员干部发送“廉洁”短信提示,确保“节前”提醒无遗漏。坚持用好“常”“长”二字法宝,以节假日必查、工作日抽查、重点领域经常查、发现问题倒查等“四查”方式,确保了日常监督的不间歇。全市党员干部从中察觉到了监督比严的强烈信号。
廉洁过节,不是小题大做;铁面执纪,不会虚晃一枪!
市纪委抽调纪检、财政、审计、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组成督查小组;调取市区各商场、超市、工艺品店、酒店等有单位抬头的消费发票;查看茶楼、农家乐、KTV、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对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每一项举措都吹响了廉洁过节的“冲锋号”,为的是打好节前反“四风”的狙击战。坚持“猛药治苛”,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对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追究主管领导的相关责任,坚持铁腕整治、精准打击,营造了“不敢”和“不想”的氛围。
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12轮次,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6件(次),办结省纪委督办案件5件,通报典型问题3件,给予政纪处分7人,诫勉谈话5人,挽回经济损失94142.4元。(甘肃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