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实
“商村选不出村委会的历史,在今年的7月2日,终于结束了。”
近日,谈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党委副书记刘东面有喜色。他说:“这个村10年没有选出村委会了,镇里只好派机关干部前去挂职村主任,帮助其开展工作。”
这种局面的改变,缘于枣庄市纪委、监察局开展的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为内容的“五五一工程”。
2008年初,枣庄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实施“五五一工程”,即:在行政村,从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议事、村民监督、矛盾调处五个方面入手;在乡镇,设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项目竞标、经济合同监管、公章委托代管和矛盾调处“五个服务中心”,并建立村级“双述双评”机制。
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
“今天的主要议题是天然气入户问题,村委会决定每户补助2600元。这件事能不能办,怎么办,请大家商议一下。”
8月17日9时,在滕州市洪绪镇龙庄村的村委会会议室,村“两委”成员和7名村民代表召开例行的村务工作会议。
村民议事,这是枣庄市纪委、监察局推出的“五五一工程”其中一项内容。村里的一般化工作,由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村委扩大会议决策,重大工作由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决定。
2008年初,枣庄市纪委一位负责人接待一起上访案件:2003年,一个村委主任与一个开发商签订一个协议,开发商欲在一块200亩土地里挖沙,商定的内容是可以挖到2米以上。但实际签合同时,由于村委主任大意,这一关键条款被开发商写成可以挖到2米以下。2006年初,村民发现开发商越挖越深,甚至挖成5米多深的大坑,村委会想制止,但开发商拿出合同后,村民和村委主任都哑口无言。
“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件事后经司法部门参与,经过长达5年的司法调解,才最终得以解决,但这个村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自从我们实行公章代管之后,这样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山亭区纪委一位负责人说。
自2009年始,各乡镇的综合服务中心还向村民、村委会提供经济合同监管、项目竞标和村民矛盾调处等方面的服务。各乡镇发挥司法所和农经站的职能作用,帮助村“两委”对农村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的发包、租赁、转让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济合同,进行统一审核把关和归档,避免和减少农村经济合同纠纷。目前全市有50个乡镇设立经济合同监管服务中心,监管合同10585个,涉及资金3.68亿元。
“双述双评”给村干部戴上“紧箍”
“这是今年初市中区永安乡蔡庄村开展‘双述双评’工作的录像,我手头上的表格是全乡村民对村干部的打分结果。”9月4日,市中区纪委负责人对前来检查工作的市纪委领导说。
每年年初,各乡镇纪委在各村开展“双述双评”活动,村“两委”干部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述廉,测评结果当场公布,并与其年度考核奖励挂钩,作为提拔使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不称职票超过半数或连续两年满意率低、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经组织考察不合格的,给予免职处理。
2010年,山亭区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明确工程实施情况是“双述双评”的重点议题。动迁之前,各村召开村民大会,选举出村民代表,并请“五老”即老党员、老族长、老村干部、老复转军人、老教师全程参与动迁工作。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和“五老”成员共同商议,走访每户村民,广泛了解村民意愿,最终拿出村民普遍接受的方案。在拆迁过程中,每户的补偿标准在村委会门前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从而使整个动迁过程顺利进行,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 杨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