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用“公开”构建“防腐网”
“你家种粮直补款是264元,我家是352元……”近日,重庆市南川区太平场镇中坝村的谢本川,一边点击镇服务大厅的自助查询机,一边兴奋地和村民交谈。
近年来,南川区借助一网、一栏、一报等“10个一”,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构筑起“安全防腐网”。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8月份,全区信访件次下降27.4%、人次下降50.8%,迎来和谐发展新气象。
“重要权力公开”
——强化过程监督
“我来自农村,熟悉农村,对农村感情深厚……”2010年8月19日,竞选南川区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职位的蒋晓东第一个登台演讲。
这是南川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区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区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等8名副处级领导干部“PK”赛中的一幕。这次公开选拔有笔试、面试、三选二等几个环节,进入“决赛”的16名竞选者要发表“竞职演讲”,电视全程直播。
“每位选手在‘PK’台上发表5分钟的竞职演讲,然后由32位区委委员进行无记名投票。拟任人选当场公布,而不再是由区委常委会几位领导研究决定。”南川区纪委负责人介绍说。
此次公选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外,还扩大了监督者的范围。“不光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等进行现场监督,由于区电视台对整个公选过程进行现场直播,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成了监督者。”应邀参加现场监督的兴隆镇金花村“村官”李倩颖认为,这样更公开、公平、公正。
南川区自从建立领导定期在线访谈、网络留言回复、网络直播政府常务会等制度以后,就要求区、乡镇、村(居)委三级,凡是涉及人事、财务、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权力”,在运作过程中都要借助网、栏等载体在所属辖区公开。
“热点公开”
——注重追踪监督
“能吃上低保,多亏了党务公开。”南川区一村民拿着经个人申请、村民代表投票等环节而得来的低保金,十分激动地说,“过去总评不上,确实是存在暗箱操作。”
此前,在民调过程中,有村民反映存在“人情保”、“关系保”、“回扣保”等现象。区委、区政府要求进行“热点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全面监督。
今年1月7日下午3点半,南川区民政局局长杨兴明作客“中国·南川”网,以“抓规范化管理,推进城乡低保公正公平”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有些人隐性收入挺高,住着商品房,抬脚落脚都‘打的’,用着高档手机,却还能领低保。”网友“ynyx”开门见山进行发帖“挑刺”。
“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家庭收入核定难;二是申报对象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三是部分地方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违规办理‘人情保’、‘关系保’。”杨兴明当即表态,开展低保清理整顿工作,彻底清除“李鬼”。
当天,“80岁以上的老人是不是都可以享受低保”等问题都很快得到解答。
区民政局随即广纳民意,精心制定“九步工作法”,重新确定低保对象。即,户主向村(居)委申请,村(居)委组织入户调查,村(居)“两委”初议、村(居)一榜公示,群众代表听证评议(同意票数超过三分之二为通过),村(居)二榜公示,乡镇(街道)审核,区民政局审批,村(居)三榜公示,《南川日报》、“中国·南川”网等区内媒体四榜公示。
除了低保,南川还对拆迁拆违、户籍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借助电视台开辟“相约·沟通”栏目、网上互动交流平台等进行广泛公开,使党务“全透明”,多角度、多层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剑指假公开”
——实行震慑监督
“公开内容假、大、空,工作肯定‘踩假水’;财务公开‘遮遮掩掩’,多半存在经济问题……”这是南川区在评比各级单位党务公开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会公开的单位,直接确定为党风廉政建设检查重点对象,深挖内在原因,对有暗箱操作、假公济私、贪污腐败行为的,严惩不贷。”南川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杜帆称,此举能产生“震慑监督”效应。
某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皮某侵占惠农资金贪污案,就是因党务公开不详而被调查后发现的。
“皮某通过欺骗、伪造等手段,从该镇财政所领取156口沼气池的技工工资、农户补助金及材料费用共计18万余元。”一办案人员称,皮某将其中6万余元用于支付沼气池建设,而剩下的项目资金11万余元则被其侵吞。他将这笔钱全部用来购买私人轿车等,构成贪污罪,被判刑6年。
为使“震慑监督”效果更好,南川精选近年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件,制作警示片《渴望重来》、编发《某街道连续发生几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情况的通报》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作者 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