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市西市区向群众面对面公开“晒”党务
为提升党务公开工作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造“阳光党务”品牌,西市区本着群众最关心的事项就是公开重点的原则,积极创新党务公开形式,以社区新闻发布会为载体,严格规范操作,畅通党内公开渠道,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通过向群众面对面公开“晒”党务,架起了党群密切沟通的桥梁。
一、明确对象,增强公开的针对性
对于党务公开的对象——普通的党员群众来说,党务公开最令他们关切的,可能并不是什么国家大事,而更多的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内容。为此,社区党组织在每次召开社区新闻发布会前,通过民意问卷、民情信箱、民情接待室、民情热线、民情日记、网络调查等方式,对社区普通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及信息需求情况进行收集汇总,针对关注度情况,确定社区新闻发布会的档期和主题;针对每期活动主题,通过预先选派社区相关工作人员或邀请机关、街道、企事业单位指派专业人员的方式,确定新闻发言人,提前做好参加活动相关准备工作。在社区新闻发布会现场,围绕当期活动主题,采取共性问题集中解答、个别问题分类解答、重大问题邀请专家解答的方式,进行政策宣讲和答疑解惑。目前,全区共召开新闻发布会480多场,先后向群众宣讲涉及社区两委换届、下岗职工再就业、低保户申请标准、拆迁补偿、创建文明城市以及省、市、区党代会报告等相关政策和文件100多个,解答社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3000多个,实现了党务信息传递零距离、无损耗。
二、双向互动,增强公开的实效性
党务公开不应是各级党组织单方面的行为,应该让群众有机会走上前台表达诉求。为此西市区依托社区新闻发布会,实行双向互动,让普通党员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一是零距离互动,意见建议当面提。各社区把汇集舆情、形成反馈机制作为社区新闻发布会的重要内容,在向普通党员群众现场通报党政机关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及社区近期工作信息,使普通党员群众能够及时地掌握各级工作动态的同时,鼓励普通党员群众就全区各方面工作踊跃提出意见建议,并将意见建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研判,作为决策参考,促进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自社区新闻发布会推行以来,共收集“进一步发挥楼栋党员中心户作用”、“抓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等合理化建议340多条,采纳187条。
二是面对面疏导,问题矛盾现场解。为了有效化解普通党员群众因“不了解、不熟悉、不掌握”党的政策规定所导致的越级信访、多头信访、无序信访问题,西市区充分发挥社区新闻发布会引导社会焦点、调解疏导社会矛盾功能,让普通党员群众清楚地了解到执政党的权力究竟是如何运行的。通过现场宣讲解读政策规定、面对面答疑解惑,加强了党员群众对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党群、干群之间的信任和工作支持。通过社区新闻发布会,共疏导调解涉及支部改选、发展党员、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问题120多个,有效地将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在源头,有效地控制了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的发生。
三是心贴心服务,惠民承诺当场定。西市区把社区新闻发布会作为有效解决涉及普通党员群众自身利益问题的服务平台,对现场能够解决的就地解决;对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现场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场向党员群众承诺解决措施和完成时限,用真心服务确保党员群众满意。通过社区新闻发布会,共为社区群众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医疗纠纷、残疾人员等级评定等问题260多件,600多人受益;根据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实施了社区环境绿化、道路维修改造、修建健民娱乐场所、规范社区物业管理等惠民工程97项,保证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拓宽渠道,增强公开的广泛性
为了进一步扩大“社区新闻发布会”在普通党员群众中的影响,实现“阳光党务”的全覆盖,西市区在社区的群众骨干、党员骨干中聘请了特邀记者。每个特邀记者对辖区内进行包片收集信息,并及时将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带到新闻发布的现场,并负责向全社区居民传播新闻发布的具体内容。每名记者都佩带社区特制的记者挂签,并配有社区新闻发布会专用的《舆情信息记录本》,随时将居民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为了拓宽社区新闻发布会的影响力,特邀记者们充分利用多种载体将“发布会”的重点问题在群众中发布。在社区现有的《简报》上开辟专栏;利用辖区内的黑板报、宣传栏、电子触摸屏及个人博客及时公布发布会的内容,通过社区特邀记者的积极努力和各种传播载体的设立,畅通了党务公开的终端传播渠道。
通过社区新闻发布会这种近距离的沟通方式,不仅实现了上情下达,同时也实现了下情上达,实现了党和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对称,不仅让居民全面了解了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而且也切实的解决了普通党员群众的一些诉求,通过这种沟通方式,实现了互相的理解,从而建立了一个现场沟通信息、现场调解矛盾、现场解决问题的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模式。(西市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