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反腐倡廉建设系列报道之预防腐败篇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全面铺开;预防腐败局、招投标管理局获批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招投标系统试点成功……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以加强教育、制度、监督为具体抓手,坚持狠抓预防工作不放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最大限度压缩腐败空间、消除腐败根源、减少腐败机会,使这片历史悠久、生态优美、风情独特的八桂大地人心思进、风清气正。
强化监督:消除腐败土壤
“一是硬性规定管好大额度资金,二是硬性规定管好工程项目,三是硬性规定管好干部。”这是自治区农业厅对“一把手”权力作出的三条硬性规定。为了让权力规范运行,他们制定了《关于对农业厅领导班子实施监督的办法》,形成了廉政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自治区纪委将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环节来抓,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三谈两述”和函询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等,坚持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廉政建设。各级党委“一把手”通过上党课、廉政谈话、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形式,落实监督责任,完善监督机制,不断增强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
“权力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我们从强化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入手,构筑起权力滥用的防线,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一针见血。为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预防审批出来的腐败,自治区纪委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重要作用,开发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联网运行,对全区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过程监控。同时,专门成立了自治区招投标管理局,对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进行统一监管。通过借助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了信息发布的公开透明、招标过程的规范科学、评标活动的公正合理,有效破解了暗箱操作、围标串标、评审不公等难题。
深入宣教:筑牢思想防线
一张张图片、一份份忏悔书、一件件实物……这些陈列在柳州监狱的贪污腐败展品令人深思、让人警醒。2004年,该监狱作为自治区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基地正式启用,截至今年9月,已接待全区党员领导干部3万余人次,其中,厅级以上干部504人次,县处级干部12625人次。
近几年,自治区纪委以警示教育为抓手,以促进廉洁从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目的,以开展廉政谈话、主题教育、树立典型等多种廉政教育形式为手段,突出特色,创新载体,注重效果,切实使党员领导干部受教育、绷紧弦。自治区扶贫办挪用扶贫开发资金系列案查办后,全区扶贫系统开展了“以系统发生的案例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针对全区林业系统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的问题,自治区纪委与林业厅开展“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自治区纪委每年都确定一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截至目前,全区210多万名党员干部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廉政教育,进一步筑牢了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完善制度:减少腐败机会
“腐败发生的部分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因此防治腐败关键是要深入推进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让想腐败者无机会腐败。”自治区纪委法规室负责人表示。
2007年以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和纪委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要求,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为严肃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工作纪律,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工作纪律的若干规定》;为严禁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发布了七项纪律要求;出台《乡(镇)机关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农村村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等,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增强各级、各行业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记者:王艳珍 赵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