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源汇“双百”工程 春天的播种
今年3月,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启动“百名纪检监察干部联系百家企业、分包百家农户”(简称“双百”)工程,全区142名纪检监察干部每人联系一家企业、分包一个农户,听取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协调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让群众得实惠
“你们能不能帮俺家申请个廉租房?”“能不能给我们的农田里再打几眼井?”在“双百”活动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该区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倾听民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难题,办实事。
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李乾在走访他分包的农户沈金九时,听他反映由于没有经费,他居住的小区内唯一的活动室年久失修,群众开展活动很不方便。李乾当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协调解决这一问题。
9月26日,笔者见到沈金九时,他高兴地告诉笔者,活动室只用了16天就全部装修好了,活动环境好了,群众玩得也尽兴。
笔者在该区纪检监察干部的民情日记上看到,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活动中已走访居民和企业1800次,收集梳理意见建议130多条,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434个;同时查处非法占地案件2起,政纪处分1人;发现抗旱资金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发放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8起,立案查处2起,纠正和整改问题4个。
让环境更优化
“对群众反映的身边的腐败问题,不论大小,都要给群众一个交代。”李乾在“双百”工程联系企业座谈会上表示。
该区纪委干部闫坤涛在取得联系乳制品加工企业负责人的信任后,企业负责人消除了害怕“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顾虑,反映某单位个别人在办事过程中向他们索要钱财的事,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区纪委迅速行动查清事实,依照程序追究了当事人党纪政纪责任,维护了企业利益。
区纪委干部刘亚丽在和所联系的涉农企业负责人交谈中,了解到最近这个企业需要某个部门办理手续,连续跑了几趟都没办好,企业对这种“慢作为”行为很无奈。刘亚丽立即着手查清事情原委,督促该部门按照程序为企业办理了相关手续,责任人也受到相应处理。
如今,“双百”工程已织起纪检监察系统的民情网,一批有损企业利益的案件线索通过这张“网”汇聚到了区纪委。根据联系分包对象反映的情况,该区已初核案件线索19件,立案24件,结案14件,处理违纪党员干部14人。
让服务暖民心
“双百”工程的实施,也进一步培养纪检监察干部的为民意识。
7月15日晚,区水利局监察室主任李芳在散步时,看到路边一个妇女带着个残疾孩子在哭泣,就上前问情况。原来他们是从周口来的瓜农,因不熟悉情况,占道经营,城管将秤和瓜车都收走了,并开出了1000元的罚单。李芳后来在她的民情日记里写道:如果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我可能会做一名“看客”。但“双百”工程促使我走出办公室,走近群众,走进地头,目睹了农民从播种、育苗、管理到收获上市过程中的诸多不容易。在李芳的多方协调下,城管收回了罚单,归还了瓜车。
为民意识的提升,也令纪检监察干部对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区人社局监察室主任周金遂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一直认为,人社部门的监察室没有什么大案要案去查,难有作为。通过‘双百’工程,通过深入农户走访调研办实事,我清晰地认识到,立足部门效能建设,尽可能地为来局办事的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