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固始推行“四事” 制对农民“上门问需”
近年来,河南固始县坚决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认真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立足县情,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县乡村干部中推行“说事、议事、办事、评事”等“四事”制度,构建干群互动新模式,变以往群众到政府找干部反映困难和问题为干部到田间地头、农民家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准确掌握群众在想什么,干部要做什么,“对症下药”,就地听取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件民意诉求都“不落空”,从而找准了基层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努力方向,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大局的和谐稳定。近2年来,该县有关部门共征集群众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征地补偿、低保发放、计划生育等事项提出的工作建议310余项,要求解决困难问题2370多个,反映其它问题190多件。围绕农村“一事一议”、“村村通工程”、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华英富民工程”、“农村三资代理”、“农资综合直补”等事项开展“议事”521件,32个乡镇乡村两级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或问题1972件,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听群众“说事”,掌握民意诉求。“说事”,即听群众反映情况、倾听群众的呼声、聆听群众的建议。该县将每周一定为倾听群众“说事日”,要求全县每个乡村干部每周一必须入户走访,搜集群众诉求,每月至少深入村、组基层20天以上。群众诉说的无论是个人事情,还是干部作风、干群关系问题,都要认真倾听,写成民情日记,及时反馈所在乡党委政府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县委、县纪委印发了《致全县农村群众的一封公开信》,号召群众放开顾忌,大胆将想说的、愿说的、要说的情况向乡村干部乃至乡党委政府和县纪委主要领导同志反映,承诺只要群众反映的事项件件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与称赞。
与群众“议事”,形成民主决策。“议事”,即商议工作。该县制定了《关于推行说事、议事、办事、评事工作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程序和责任,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根据政务、村务公开的要求,结合 “减轻农民负担”、“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定专人定期对群众所说事情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议题,然后通过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协商解决办法,充分发扬民主,完成科学决策,让群众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参与到身边事务中来,从而避免“不知情”,“被代表”等情况,工作不留“尾巴”,不留“信访隐患”,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遗留问题。
为群众“办事”,快速解决问题。“办事”,即给群众办实事,采取扎实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对群众的所说事情、困难,问题简单能够解决的,限期3天以内给予解决;难度较大短期内不能解决的,提出分时分阶段解决方案;对一些超越实际能力,确实无法解决或属不合理要求的,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解释,力争取得群众的谅解。今年3月初,该县李店乡政府驻村干部来到熊集村后寨组下村走访,发现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无人问津。情况反馈到乡里以后,乡党委研究决定,发动乡村干部对全乡进行一次生产、生活困难大排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建立了困难群众档案和帮扶机制,帮助全乡70余贫困户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群众“评事”,及时跟踪问效。“评事”,就是对说事、议事、办事的数量、质量、效果进行评价、查缺补漏,评比高低。县、乡成立考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定每月28日为“评事”时间,对干部一月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价。由乡村干部本人如实填写个人说事、议事、办事情况及心得,交乡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考评办随机抽取部分干部的“四事”工作档案到当事群众家中进行核实,听取群众的点评和评议,表现不好的,责令当事干部重新办理;群众认可的,由考评办给予评价打分。最后,乡考评办根据群众点评和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签署好、中、差等级(分值分别为100分、70分、40分)和具体分数上报县考评办,每年一汇总,存入本人绩效档案,作为干部提拔、交流、重用的重要依据。成绩连续3年较差的,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供稿:河南固始县纪委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