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多举措加强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
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努力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构建五大应用平台,服务五类受众群体。一是社情动态平台面向广大社会群众,主要由党务、政务、村(社区)务“三务公开”,廉政文化,村(社区)微博(QQ)集群等板块组成,以互联网为载体实时发布信息,在线互动交流,实现信息实时公开、廉情民意收集、公众参与管理、社区形象展示的功能。二是党员之家平台面向村(社区)党员干部,主要由网络廉政课堂、网络廉政考场、视频会议直播、党风廉政论坛、在线投票表决等板块组成,开辟了党员学习教育“新阵地”,实现培训教育网络化、党员学习实时化、组织生活信息化。三是民声广场平台面向村(社区)常住居民,主要由民生决策意见征询、村(社区)干部勤廉双评、村居民意调查、在线互动交流等板块组成,充分发挥网络实时交互特点,拓展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方便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提升基层干部服务意识。四是数字社区平台面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主要由网上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工作数据库系统、农村集体“三资”招投标代理及监管系统等板块组成,通过集聚、链接、充实不同部门、平台的村(社区)业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村(社区)在线服务、办公、管理一站式操作。五是在线监督平台面向村(社区)务监督机构工作人员,主要由监督事项信息、监督结果公开、办事进度查询、监督效能评议等板块组成,开展数字化监督,丰富村(社区)监督机构工作手段,实现“电子监察”功能。
实现五化工作目标,建成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一是反腐倡廉教育常态化。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学习宣传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基层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二是制度约束系统化。健全民主自治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 、村(社区)事务流程化管理和村(社区)务事项决策记载。按照“有组织、有目录、有载体、有制度、有考核”的“五有”标准实现党务、政务、村(社区)务“三务公开”全覆盖。三是履职行为监督经常化。通过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干部“述询评”等活动,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四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透明化。市、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推进乡(镇、街道)、村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基层站所民主评议和办事公开工作。五是惩戒治本效果最大化。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行为,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
确保五项支撑机制,保障科技防腐实效。一是责任制支撑。加强对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区(市)党委政府总体负责,市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乡(镇、街道)部署落实,村(社区)具体实施的城乡社区信息化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考核评价支撑。建立完善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三是信息资源支撑。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光纤宽带有线接入网、无线移动网、有线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建设。四是运作机制支撑。加强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系统各大应用平台病毒防护、风险评估和日常运行管理,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确保便捷、安全、高效运行。五是网络队伍支撑。加强对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鼓励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信息化志愿服务工作,提高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