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市实行涉企“一费制”改革三周年侧记
“实行“一费制”改革,不仅能规范职能部门执收执罚行为,从源头上防止部门“六乱”现象的发生,更能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谁破坏了这个环境,谁就要受到严厉惩罚。”2011年2月19日,邹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姚振西在全市干部作风大会上,代表市委、市政府作出庄严承诺。
该市实施“一费制”改革三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快速跨越发展,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8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100.7亿元,同比增长3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7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达到621家,全市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469个,总投资58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
源头治理 开创“一费制”
2008年底,邹城市对全市23家重点企业和39家民营企业进行调查,各种收费项目达130多项,然而符合规定的仅有30多项,乱收费项目达80%。收费项目过多过乱,集资摊派屡见不鲜,检查罚款频繁无序,企业苦不堪言,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针对这种情况,该市大胆创新,大胆改革,下定决心铲除经济的“毒瘤”,全面实施涉企收费“一费制”,由原来多个执收部门到企业收费,改为企业定时、定点、定额缴费。对工业、商业实行“每年一次谈费定费、分两次缴费”。把所有涉企部门费种和规模以上工业、商业全部纳入了“一费制”管理范围。年初,组织部门和企业公开谈定了年度规费数额,签订缴费协议书,列清明细项目发给企业。企业凭“一卡一书”,到指定银行缴纳所有规费。
2010年3月23日,山东兖煤精益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春林在缴费大厅,说:“邹城市实行“一费制”改革,每年3月和8月,我们拿着《缴费明白卡》和《交款通知书》,到银行缴纳所有规费,通过“一卡一书”,我们应该知道哪些该缴,哪些不该缴,缴纳的项目和数额一目了然,还节省了很多费用。”
针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扰乱企业发展的不良行为,该市集中开展了涉企检查、收费、处罚项目专项清理活动,制定出台了 《邹城市涉企收费项目和标准》和《邹城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取消了48个单位的收费职能和19个部门的行政收费项目,降低了8个部门的行政收费标准,将22个部门的31项费种进行合并。对纳入 “一费制”管理的部门和企业,依据法规政策规定及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依据和标准由企业和相关收费部门议定缴费额度,签订 《缴费协议书》,企业凭 “一费制”办公室发放的《缴费明白卡》到指定银行缴费。未涉及的收费部门及收费项目不得再到企业收费。
在实施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拓宽改革领域,2010年初,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房地产开发项目规费征收“一费制”。将10个部门的5项行政性收费、9项事业性收费、5项政府性基金、1项保证金共20项费种,分规划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到银行集中缴纳。今年以来,已受理房地产项目9个,收缴各项规费7827万元。目前,已有昌平、贵都、刚领、国际五金汽配城、鑫源国际城、万佳阳光城四期和鸿景雅苑二期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纳入管理,征收规费4.1亿元。
在“一费制”大厅,市建安第八公司经理张玉文同来缴费企业负责人交谈:“以前办手续,来来回回不知要跑多少趟,现在方便多了,收费十分透明,再不用想着找熟人托关系了。并且我们公司缴纳的规费减少了,企业收入增加了,感谢市委市政府实行‘一费制’。”
实施“一费制”改革以来,全市取缔行政审批项目114个、减幅达30%,有337家企业纳入了“一费制”管理,涉及费种17个,签订协议1096份,定费金额1.05亿元,已完成征收9300万元。
固本清源 开通“绿色通道”
原来一个房地产项目,从申请建设到竣工,涉及大大小小的部门科室30多个,在分散审批的情况下,极易暗箱操作,存在很大廉政风险。针对这一实际,该市从2009年起,探索实行新的审批运作模式。
在行政审批上,该市简化事项,把审批项目集中在一个科室办理,做到‘进一扇门,办全部事’。把发改、环保、规划、建设等14个涉建部门的审批职能整合,设立市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审批分中心,着力打造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制度。
在审批大厅,实行AB岗工作制,必要时由单位负责人直接到窗口办公,现场审批。实行申请统一受理、图纸统一审核、竣工统一验收,有效缩短了各项手续的审批、验收时限。在房地产领域,开出一条提速增效和源头化解廉政风险的新路子。
“‘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我们项目审批时间,按以往的图审程序需要两个多月时间,现在只需要五天就完成了图审任务。”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云感触颇深。
该市为提高“绿色通道”效率,大力倡树“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创造更快的办事效率,用严格的纪律规定打造更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开展电子政务监察,推行“缺席默认”和“超时默认”制度,凡是需要联合审批的事项,未按要求参与的部门一律视为“缺席默认”;凡部门已确定受理某审批事项,但未在规定时限办结的,一律视为同意,产生的后果均由部门承担,去年共有17个部门受到预警107次。
釜底抽薪,建立长效机制
除恶务尽,必断其根。为防止“按下葫芦起来瓢”,走出“治一阵子、好一阵子,过后反弹、变本加厉”的恶性怪圈,该市总结经验教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为防止 “一费制”改革后部门以检查罚款为由变相乱收费,建立“一费制”管理、涉企检查准入制度和首违不罚、低限处罚、会审听证等制度。同时,建立经济发展环境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和投诉的问题查实后,根据违规违法行为的情节、性质以及造成的后果,给予举报人1---3万元的奖励,奖励费用由被举报单位承担。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奖惩措施,进一步严明纪律,规范管理。去年,先后受理部门涉企处罚16起,审结11起,减少、取消处罚103.9万元。
在2010年11月11日全市干部作风大会上,市委书记石爱作亲自宣布了当年影响经济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名单,并对违法违纪的进行严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今年刚开工过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济宁禾丰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涛说:“这里的投资环境是我经营中最好的,我们非常愿意在此投资,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
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邹城市实行“一费制”改革,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规范了部门自由裁量权,使审批收费行为在阳光下运作,降低了部门的廉政风险,真正为项目落地,企业成长和壮大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让他们轻装上阵,扬帆远航!(张宝奎 张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