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反腐倡廉建设系列报道之服务科学发展篇
“十二五”开局之年,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正以昂扬的姿态实现新的腾飞——北部湾千帆竞发,港区产业集群强势崛起,红色土地活力无限,千里边疆繁荣巩固。一组数据为这幅壮美图景作了最佳诠释: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3%,财政收入增长32.1%,分别高于全国2.9、2.6个百分点;今年全区生产总值有望达到11600亿元,迈上一个新台阶……
喜人的成绩,承载着广西纪检监察机关服务大局、尽职尽责的付出与奉献。近年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到科学发展全局中去谋划、部署和推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博阿正,演绎了“清风化动力,廉政促发展”的动人乐章。
履职尽责,促进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去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央强调,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
为保证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专门听取了自治区纪委的工作汇报,并作出批示,要求“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推动科学发展,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来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自治区政府主席马飚也提出了有关要求。
“服务科学发展,就是纪检监察机关重要工作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把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总体部署,做到党的工作到哪里、纪检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的话掷地有声。
今年5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常委会立即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随后,制定印发《广西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确保“转方式”落到实处。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自治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监督检查工作,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推动全区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促进“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贡献。
“四大战役”,成为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
冬日明媚的阳光下,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地,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该工程项目位于来宾市境内,灌区以乐滩电站水库作为水源,灌溉下游两岸4个县(区)27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为128.79万亩,是广西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纪检监察机关的热情服务和严格监督,确保了政策落实、资金安全、项目优质。”工程负责人如是说。面对这个累计投资38亿多元的重大项目,广西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交上了一份漂亮答卷。
这也是自治区纪委组织实施“四大战役”、以有效作为服务科学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2009年,广西提出力争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1500亿元、新增贷款2000亿元的目标。自治区纪委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来谋划,主动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始终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不犹豫、促进发展不动摇。
为此,自治区纪委提出了“四大战役”,即:“经济增长攻坚战”、“耕地农田保卫战”、“环境保护持久战”、“安全生产防御战”。“四大战役”,抓住当前全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环节,把分散的工作集聚起来,形成规模效应,起到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为了促进“四大战役”实施,自治区纪委成立了总指挥部,石生龙任总指挥长。在当年的自治区纪委全会上,吹响了打好“四大战役”的冲锋号。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化“共识”为“共为”,变“独唱”为“合唱”——
加强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脉覯$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
加强对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打好“土地资源保卫战”;
加强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打好“生态文明守护战”;
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打好“安全生产防御战”。
“四大战役”实施两年多来,为广西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截至今年9月,“经济发展攻坚战”开展专项督查36次,检查重大项目3891个,发现问题796个,纠正问题791个;“土地资源保卫战”查处涉土涉矿违规违法案件645件,处分209人,守住广西6312万亩耕地红线,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生态文明守护战”查处环境保护违规违法案件396件,处分149人;“安全生产防御战”查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1101起,471人受到责任追究。
“三大阳光平台”,优化发展软环境
利用行政审批权“吃拿卡要”,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暗箱操作”,干部工作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发展软环境。
广西纪检监察机关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为目标,打造“三大阳光平台”,积极优化发展软环境。
打造“阳光政务平台”。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全区共建立政务服务中心478个,形成覆盖城乡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网络。运用三级联网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加大对行政审批权力的监督力度,使滥用公权和公权私用受到极大的制约,促进了廉政建设。
打造“阳光招投标平台”。成立招投标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对进入平台的交易全程实施综合管理。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构建“一集中、二同步、三统一、四个化”的公共资源招标投标模式。
打造“阳光绩效平台”。成立绩效考评专门工作机构,抓住目标管理、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和察访核验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进机关绩效考评工作,增强了广大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责任感,提升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花香蝶自舞,桐茂凤自来。在纪检监察机关的努力下,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一批大项目纷纷落地广西,防城港核电、岩滩水电站二期等重点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壮乡只争朝夕、奋勇前行的征程中,留下了纪检监察干部服务科学发展的坚实足迹。(本报记者 王艳珍 赵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