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巡视工作扫描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委巡视办了解到,省委巡视机构狠抓巡视工作,自2004年以来累计开展巡视工作21批,共对包括21个地级以上市、64个县(市、区)、46个省直单位等进行巡视206个次。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138项,其中向省委提出调整班子的建议31项;向被巡视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建议918项;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线索57条,其中涉及地厅级干部18人,处级干部22人。
广东省通过发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南粤精神,创新巡视方式和巡视成果的多元化运用,走出了一条巡视工作“广东模式”的康庄大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高度重视每一批巡视工作,多次对巡视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巡视工作的延伸推进,是广东省委坚持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重要举措。广东早在2005年就对被巡视县进行了初步探索,2006年在对地级以上市和省直单位、高校、国企进行巡视的基础上,在全国首创“以市带县”的巡视方式,对部分县进行了巡视。2009年下半年以来,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对县(市、区、旗)巡视工作的意见》,省委十个巡视组连续5批集中对50个县开展了巡视。
据省委巡视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委巡视组在对县的巡视中突出对四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特别是对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对象和重点领域,特别是对领导干部遵守《廉政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特别是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尤其是对提高执行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对县的集中巡视,有效促进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巡视成果运用是整个巡视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广东巡视工作通过完善机制、构建平台,实现了巡视成果的多元化运用。
完善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在每一批巡视前,省委巡视办都向有关部门了解被巡视单位近年来的信访情况,巡视组在工作中对一些情况深入了解,并将此作为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巡视结束后,省委巡视办还根据巡视中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对有关信访问题向原单位反馈;对巡视发现的一般问题由巡视组进行反馈;对党政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突出问题,则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领导进行反馈并帮助解决;对巡视中发现的优秀干部和问题较多的党政领导干部,由省委组织部进行跟踪,及时向省委提出提拔或任免意见。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重要案件线索,由巡视办直接移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归口办理,提高巡视发现案件线索的查处力度。
2009年以来,全省共发现被巡视县(市、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线索19条,全部移交纪检机关调查处理,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诫勉和提醒谈话16次、纪律处分4人,较好地发挥了巡视监督作用。
构建“平台”实现成果共享。建立巡视情况汇报平台,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听取巡视情况报告,对巡视发现的问题集体“会诊”,为巡视成果运用“把脉”、“开方”。建立巡视意见反馈平台,坚持个别反馈和集中反馈相结合,充分肯定成绩与客观指出问题相结合,诫勉谈话与责成整改相结合,不断提高反馈的成效。建立督办整改平台,省委巡视办召开巡视成果运用督办协调会议,以“巡视工作督办件”形式及时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移交有关部门,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完成时限,全程跟踪督办,并由专人负责,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巡视成果运用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督办事项月报制度,定期将督办事项进展情况书面向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确保督办事项的落实。2009年以来,已发出巡视工作督办事项52件,目前多数都已办结,其中困扰当地多年的恩平金融风险案遗留问题、连州清连公路建设问题等有了突破性进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建立巡视档案运用平台,省委巡视机构对已巡视过的单位,按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建立电子和书面档案,以便在下一次巡视时进行比较分析,为省委了解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情况,提供持续、动态的信息。(本报记者:王景喜 通讯员:李洋 李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