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推行“村务监督十清单”的调查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行“村务监督十清单”制度,将村民最关心的内容制成图表,群众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只要“看图说话”、“照单行事”,就能实现对村务监督全覆盖。该制度实行以来,区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涉农信访举报件较上年同比下降35.8%,全区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较上年同比下降28.9%。
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采访,记者发现各村委会办公室内的墙壁上,都挂着一张图表——“村务监督十清单”。图表虽小,“人气”却很旺:村里要签土地出租合同了,有人来“请教”它;村集体项目要招标了,有人来“咨询”它;怀疑村财务有问题了,有人要“问问”它……
一张“清单”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仔细一看,只见图表上将村务决策、村务公开、工程建设项目和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等,具体细化成决策程序监督、村务公开监督、工程项目监督、货币资金监督、债权债务监督、收支票据监督、资产资源监督、合同履约监督、印章印鉴监督、干部廉政监督等10项监督内容,还对10项监督内容设定了具体要求。
“这些都是村民最为关心的内容。制成图表,使村务监督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只要‘看图说话’、‘照单行事’就行了。”北仑区纪委副书记陆浩杰解释说。
“照单行事”扩权力
两个月追回27万欠款
北仑区陈华村在村监委会的协助下,短短两个月里追回了拖欠村里多年的欠款27.45万元,群众啧啧称赞。
秘诀何在?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华村监委会主任周令汉笑着说:“是‘十清单制度’给了我们更多的权力!”
陈华村房屋、土地出租承包款拖欠问题由来已久,至2010年底,已经达到30余万元。“这个问题我们早就发现了,但之前我们的权力仅仅是核对财务收支票据。”周令汉说,“去年底,按照‘十清单制度’赋予的权力,村监委会‘照单行事’,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报了承包款拖欠情况,并结合年终财务收支结算在公开栏上公示,这对拖欠户有了不小的触动。事后村干部集中精力催收欠款,两个月就收回了27.45万元。”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前身是村财务监督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其监督范围狭窄单一,主要是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进行监督。监督缺位,成为阻碍基层民主自治的瓶颈。”陆浩杰说。
“十清单”实现了村级事务的全覆盖。权力的扩大,让村监委会的监督和基层自治变得更加有力。北仑区某村监委会成员在对干部报酬的监督中,发现部分村干部存在每月多发基本工资的情况,于是立刻向街道会计服务站和纪工委反映,不久问题便得到了纠正。
据统计,截至9月底,北仑区各村监委会仅协助经济合作社收回各类欠款就达315万元,补订村级经济合同103份,规范合同1125份。
“看图说话”易操作
合同中“溜走”的空隙被查出
前不久,家住山前村的童汉光和监委会其他两个成员在审核合同文本和账本的过程中发现,一张租赁合同的截止日期是4月30日,可是新续签的合同却是从7月9日开始。如此一来,中间有2个月零9天就白白“溜走”了。发现问题后,童汉光立即向村党支部书记提出,经过协商,最终为村民追回了2个月零9天的房租,共计4000元。
“这多亏了‘十清单’图表,否则我们肯定发现不了问题。”童汉光说,自己是个大老粗,没什么文化,对订合同的事情一窍不通。按照“十清单”图表上写的“监督承包款合同是否按约定及时兑现,可通过查询会计服务站入账情况和查看合同文本”的方法,没想到还真就避免了损失。
“这正是我们实施‘村务监督十清单’的目的之一。”北仑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柴善华说,他们在调研中发现,村监委会作用难以发挥,很大程度上因为其成员多是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有效履职能力有限。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监督制度尤为重要。
“十清单”简洁明了、操作便捷,成了村务监督的“操作手册”,便于“装口袋”、“记脑袋”,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也能“看图说话”,对照操作,及时发现和纠正村务工作中违法违规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从而使村监委会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村监督委员会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856条,参与监督事项5217次。
“以图为鉴”赢信任
被误解的私家车终得“清白”
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村民和干部之间的不信任,是阻碍基层民主自治的一大障碍。对此,北仑区牌门村的群众深有感触。
在牌门村,有一名村干部平日经常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拉着村民或村干部外出办事。虽说村民也觉得很方便,但不少人心里犯嘀咕:“哪有这么好的人,油费肯定是村里报销的!”这名村干部哑巴吃黄连,越解释越没人相信。久而久之,工作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十清单制度”推行后,村监委会经过详细调查、仔细核对账目,发现该村干部每次外出办事从不报销油费、餐费、通讯费。村监委会及时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群众代表,终于为“私家车”洗刷了“冤屈”,也消除了村民对村干部的误解,增加了彼此间的信任。
“其实,‘十清单’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有不少担忧,怕工作上束缚了手脚。”霞浦街道山前村党支部书记童祖安对记者说,但是制度实施以后,才发现除了“约束”,更多的是“督促”和“保护”。
“原来村干部出问题,多是在村务‘暗箱操作’中发生的。现在‘十清单制度’制约了村干部,各类苗头性问题都得到了及时纠正。”北仑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陈承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区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涉农信访举报件较上年同比下降35.8%,全区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较上年同比下降28.9%。(本报记者:颜新文 通讯员:谌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