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河南省周口市认真贯彻落实贺国强同志在全国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新举措,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各系统、各行业和部门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问诊把脉”权力运行情况,逐项逐岗“全面体检”,针对查找出的廉政漏洞,制定措施对症开方下药,做到及时预警,及时“修复”,该市通过“望闻问切”四项措施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望”即检查督促和电子监控。一是成立廉政风险防控监督检查组,不定期深入各个单位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各单位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工作流程和职权目录,检查工作台账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情况及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督促指导各单位、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方位、多角度查找廉政风险,力求做到找准、找全、找实。“以前总感觉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工作风险不大;现在一查找,风险点还真不少。一个风险点就是一条‘警戒线’,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一些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二是运用“电子眼”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监控。该市行政服务大厅自 2003年7月启动运营至今,共办理事项逾200万件,服务大厅设置视频监控点97个,总监控室配备16台监视仪器进行无缝隙、全时段音视频监控。大厅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都有音视频监控和备份记录。建立电子监察系统,着力解决权力滥用问题,强化内部控制、外部监督和科技支撑,减少权力运行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闻”即倾听民生,听取汇报。一是听取各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汇报,撰写廉洁从政汇报材料。通过了解情况,对及时发现的廉政风险点进行预警。二是从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退休工人中推选40名党务政务监督员,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强化社会监督。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定期深入基层乡村倾听群众的合理诉求。“群众反映多的环节,就是风险排查的重点”,对群众关注的低保救助、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等事项,听取意见和建议,对反映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答复,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
“问”即“问廉问责”。各个单位主要责任人除汇报情况外,还要接受询问,当场答复,尤其对一些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政策等。强化用权意识,规范用权行为,实行问责制。建立岗位廉政风险月查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对风险防范承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把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纳入惩防体系建设检查考核的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落实不力、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及时指出,责成整改;对不积极防控风险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定期对风险点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群众评议,及时发现问题,出台措施。
“切”即对症施策,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不同岗位,固定不同的风险点。该市已固定77个风险点,共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近40万条,涵盖50多项制度;针对不同的防控措施,明确岗位责任人。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实行权力规范运行。积极探索实行责任追究制和动态整改制,使预防腐败的要求进一步融入到党委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各部门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增强党员领导干部风险防范意识,规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公共权力运行。
周口市通过全面体检、认真查验,使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真正成为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免疫针”、形成远离腐化堕落的“抗体”。(供稿: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