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
山西省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密结合实际,着力推进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最突出的重点领域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推进,增强了惩防体系建设的综合效能,走出了一条以重点领域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路子。
抓住重点,建立煤焦领域惩防体系
山西是煤炭大省,该省决定把集中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作为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该省在深入查找涉煤涉焦审批权、监督权、管理权行使过程中的廉政风险,把握煤焦领域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以岗位廉政教育为主要形式,在集中整治前、资源整合前、矿井建设前,分期分批对全省涉煤涉焦重点岗位的3万多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教育,突出针对性、预防性和实效性,促使4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申报了违纪违法问题,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得到明显提高。
发挥制度的规范性作用。该省在全面梳理煤焦领域权力运行流程的基础上,突出系统设计和总体规划,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推进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煤焦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在宏观层面,出台了《煤焦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确立了制度框架;在中观层面,制定了行政审批、安全监管等15个关键环节的制度,完善了制度体系;在微观层面,针对廉政风险点健全具体制度,堵塞了制度漏洞。
发挥监督的关键性作用。把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作为关键,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科学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构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管理“三道防线”。特别是在全省煤销公路营业站推行了业务经营权、管理验票权、监督稽查权“内部制衡”机制,基本解决了“收黑钱、放黑车”顽症。
发挥改革的治本性作用。该省从产业基础和管理体制两方面入手,逐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全省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单井规模全部在年产90万吨以上,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小散乱”格局;通过资源审批、证照办理、基金税费征收、票据管理、中介机构等方面的改革,减少了设租寻租、权钱交易的机会。
充分发挥惩治的惩戒性作用。着眼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该省加大查办煤焦领域腐败案件的力度。开展专项斗争以来,共立查案件2185件,处分违纪党员干部2353人,其中厅级干部10人,县处级干部179人,有效震慑了腐败分子。
立足基层,完善农村基层惩防体系
山西是农业省份,该省着眼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的惩防体系。
该省加强分类指导,实施体系反腐。2008年以来,针对不同类型农村的突出问题,该省纪委先后出台了加强城中村、矿产资源村、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等三个指导意见,增强治理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针对性。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省纪委及时把农村惩防体系建设37项重点工作落实到15个党政牵头单位、26个配合单位,整体推进农村惩防体系建设。
注重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村务管理。省纪委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各地普遍完善了农村“三资”管理、“三务”公开、民主监督决策、农村综合改革四个方面的36项制度,普遍推行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支出审批单”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向全省588万户农村家庭发放了“强农惠农政策明白卡”,对规范和约束农村干部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省通过加强“阳光农廉网”建设,深化村务公开。全省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的“阳光农廉网”,覆盖了全省 11个市、116个涉农县(市、区)、1288个乡(镇、街道)22165个行政村(占农村总数的80%),搭建了村务公开、“三资管理”、群众监督、网络服务的大平台,充分发挥其公开、管理、监督、服务等作用,实现了群众与政府网络直接沟通。
为进一步解决突出问题,该省加强了监督检查工作。在全省98.7%的村级党组织设立纪检委员和纪检监督小组,加强了监督力量。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切实保障了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对赴省进京集体访和重复访问题严重的村进行重点督办,对矛盾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及包村县、乡领导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开展全省性的基层涉纪信访“千组千案百日会战”等。
瞄准高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顶层设计
山西省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重要任务。该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实施高端规划。
该省着力构建“四统一”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山西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以更好地发挥惩防体系的综合效能。即在2012年底前抓紧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统一的长效机制,权力阳光行使与严格监督制约相统一的长效机制,严肃惩治腐败与加强廉政教育相统一的长效机制和严格执行制度与充分运用科技相统一的长效机制,积极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着力建设惩防体系示范网络,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统一平台。在全省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下,该省把加强制度建设、再造工作流程、防控廉政风险与推进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将互联网、物联网、通信、遥感等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领域,建设覆盖全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规范有序的电子政务、电子监察、信访举报、民意调查、案件管理、宣传教育平台。
着力落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发挥惩防体系建设的保证作用。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终结了以往多头考核、结果分散的“九龙治水”格局,实行了由省委常委带队,统一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进行考核的“三合一”考核机制,把全省11个市、91个省直部门的包括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成绩单晒在全省人民面前,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不力、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记者 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