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需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以宽广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和大胆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近年来,江西省兴国县巧借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创新工作思路,注重挖掘和利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大力实施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以红色廉政资源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长效新机制,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内容——兴国红色廉政文化。
一、用理性的思维探索红色廉政文化
红色廉政文化是党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培育的具有廉政内涵的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形态,即:红色廉政资源,集中体现为革命时期的"人、事、物","人"是指清廉志士,"物"是指清廉志士生活战斗过的革命旧址、遗址,留下的生活战斗用品、史料等,"事"是指革命时期的廉政建设事件和清廉事迹;另一方面是精神形态,即:革命时期廉政精神,具体表现在基本内涵上,是红色廉政文化的"魂"。
兴国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兴国从事革命的实践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其中,广为传颂的苏区精神其主要内涵正是:“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拍牺牲”。兴国的干部当年就是在苏区精神的鼓舞下,创造了被毛泽东高度赞誉的“第一等”工作。这些无形的资源,是兴国人民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兴国一代又一代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巨大教育宝藏。同样,将其融入到反腐倡廉建设中,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全县上下的力量,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从务实的角度弘扬红色廉政文化
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腐朽文化、消极文化的挑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这些文化使一些党员干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纵观近年来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都是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的结果。而红色廉政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反映了革命者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因此,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律和特点着手,用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于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反腐倡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地观廉,在感悟中获提升
该县出台《关于充分利用廉政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的意见》,充分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廉政资源,依托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红色景点等,创建廉政教育场所,把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融为一体,使这些资源成为廉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感染人。
红色廉政教育基地。以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毛泽东农村调查纪念园、革命烈士陵园为主,构建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将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执政为民;模范带头,争创一流”等苏区干部好作风所蕴含的精髓和红色革命优良传统,采取图文、声像、光影等方式和手段进行展示,让来基地参观者尤其是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触动、受教育,增强了党性观念。
廉政文化示范基地。在重要公共场所、主要街道、机关、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点,因地制宜制作和悬挂、张贴廉政格言警句、红色廉政山歌、廉政漫画、廉政公益广告等作品,打造廉政文化创建示范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红色廉政资源建设了一批廉政文化景观点。目前,已建成长冈乡塘石村“苏区干部好作风”模范广场、高兴镇墩坵库村“四知广场”、长迳村“农村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检察院共同创建了兴国县反腐倡廉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采用现代化影音教育设施,通过组织前往看守所接受现场教学、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廉政堂课、座谈讨论、撰写心得体会文章等作为主要内容,使到基地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震动。
(二)平台宣廉,在传播中促升华
为进一步扩大廉政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切实增强廉政教育的影响力,该县不断拓展阵地,建立了“电视、报刊、网络”为主线的廉政文化立体式传播平台。
电视宣传教育平台。在兴国电视台开设“清风苑”反腐倡廉专栏节目,大力宣传红色优良传统和苏区精神、党纪政纪条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动态和勤政廉政先进典型,曝光严重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报刊宣传教育平台。在《今日兴国》开设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专栏,继续办好《兴国纪检监察》等反腐倡廉建设内部刊物,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展示反腐倡廉工作成果,宣传廉政勤政先进典型,针砭违纪违法现象,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消极腐败行为。网络宣传教育平台。创建《兴国廉政网》,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和更新,坚持每天更新网页内容,及时将县内反腐倡廉工作动态、创新举措、工作成效,以及国内外反腐倡廉经验借鉴、典型案例等内容充实和更新到网页。充分利用兴国独创的《兴国手机报》和移动手机短信(彩信)平台,将反腐倡廉建设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期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廉政格言、廉政故事等内容。同时,建立互动机制,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可以通过《兴国廉政网》的《问政网络直通车》,进行 “网络四问”(问政、问廉、问事、问责)。
(三)活动助廉,在实践中见成效
廉政教育要取得实效必然要以活动载体为支撑。为此,该县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多样化渗透廉政文化,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以开展“弘扬红色传统、抵制黑色腐败”、“树勤廉新风”等专题教育活动作为重要载体,以“山歌情韵”广场文化平台、“三下乡”活动和廉政专题文艺巡演中深受喜爱的兴国山歌、兴国话廉政小品等多种宣传形式,通过做实做活“讲廉、观廉、读廉、考廉、写廉、演廉”十二字文章,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具活力。与此同时,该县还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巩固,把“每月向党员干部至少发送一条廉政格言警句、每季组织观看一次反腐倡廉电教片、每半年举办一期廉政教育专题讲座、每年举办一期重点领域和重要岗位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等作为常规性举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既营造了廉荣贪耻的氛围,又为全县党员干部秉承红色优良传统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争当勤廉表率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三、以科学的方式创新红色廉政文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红色廉政文化的建设也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把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红色廉政文化的先进思想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工作中,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努力使革命先辈的廉政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要把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反腐倡廉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将红色廉政文化的思想元素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具体工作中,努力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
1、创新建设机制。红色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宽广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力量,所以,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建设与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相关机构、部门在红色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首先,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其次,要切实把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体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融合在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中;要把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党委工作议事日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明确责任,形成整体合力,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宣传、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第三,要加大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的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协调统一的责任机制、文化作品的创新机制、群众参与的组织机制、推进工作的动力机制。只有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才能有力推进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2、创新文化内涵。在大力弘扬传统红色廉政文化的同时,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力求使红色廉政文化建设“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一是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切实增强红色廉政文化的教育性。培育红色廉政文化,目的是与消极腐朽的思想道德文化进行斗争,营造健康向上,廉荣腐耻的道德观念、文化氛围。所以,应着重从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的角度,体现中国特色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创新文化载体,充分挖掘、提炼精华并进行转化、升华,丰富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二是把弘扬社会风气、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作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质,切实增强红色廉政文化的广泛性。人民群众是红色廉政文化的主体,也是其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只有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才能发挥传播廉政理念、陶冶道德情操的作用,才能使红色廉政文化有效地辐射和覆盖到全社会。此外,还可以将客家文化中蕴涵的闪光廉政思想内容,充实到红色廉政文化建设之中,进一步丰富红色廉政文化创作内容。
3、创新传播方式。在传播方式上,应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红色廉政文化传播方式,如:采取在电视台播放红色廉政电影、电视剧、教育片,构建红色廉政网络、博客,搭建手机传播红色廉政信息平台,开展红色廉政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等等。真正做到让红色廉政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有形、有情,散发其独特魅力. (中共兴国县纪委 熊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