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着力构建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平台”
一、突出体制改革,实现规则制度主导交易活动全过程
新乡市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强化重点领域监督出发,统筹考虑政府各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监督的特点,按照“一市一场、资源共享、集中服务、统一监督”的原则,将行政管理和具体交易组织职能剥离,重新界定监管部门职责,构建新的管理监督体制,实现规则制度主导交易活动全过程。
一是该市建立“三分”监管体制,理顺公共资源交易决策层、监管层、操作层之间的关系,实现管办分离、机构分设、职责分开。2007年初,新乡市委、市政府成立新乡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重大事项的协调和领导工作;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行政编制6人,承担公共资源交易的指导、协调、监督和宏观管理职责;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68人),以原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服务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和土地储备中心为基础,打破原有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转模式,原有的相关工作机构、编制、职能、人员整体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公共资源交易的有形市场和统一服务平台,具体承担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组织、管理、服务职责,实行统一管理机构、统一交易市场平台、统一运行规则、统一监管制度。
二是该市构建“三层”监管框架,明确职能部门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监管责任。纪检监察、住建、国土、国资、财政等部门在中心设立常驻监管窗口,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设立非常驻监管窗口,代表所在部门负责各自监管工作,监督部门与交易中心没有隶属关系。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系统的专业监督,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交易中心的内部监督,构成了三个层次的监督框架,最大限度地将交易平台置于有效监督之下。
该市先后出台了《政府采购项目进场操作规程》、《工程建设项目进场交易操作规程》、《网上询价操作管理办法》、《采购项目技术需求办法》等17项实施办法,构建了从项目审批、项目进场、项目实施,到受理举报投诉、责任追究等交易管理全程的制度体系。交易中“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严格依照规则制度操作,强化细节管理,堵住风险漏洞,最大限度地制约参与交易单位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如:将公开招标的操作规程细分为项目前期准备、会议场地预约、招标公告编制及发布、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报名、评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结果公示、中标通知书签发、合同审核等16个主要环节和52项具体步骤。对招标公告、招标文件、采购合同等重点环节实行了“三级”审核制度,项目负责人进行一级详细审核、内审员开展二级独立审核、科室负责人进行三级重点审核,前一环节未通过均无法向下一环节进行。
二、突出科技支撑,构建“制度+科技”预防腐败模式
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该市组建“四个平台”和“八项系统”交易体系,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作业,变“人工操作”为“机器操作”。“四个平台”即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信息平台;面向各行政主管部门、招标采购人、投标供应商、代理机构的内网办公平台;面向监督部门的电子监控平台;面向评审专家的抽取和管理平台。其中内网办公平台实行数字化、制式化、协同化和无纸化操作。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结果公告、中标通知书,均由系统自动生成格式统一的文本。电子监控平台连接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报名大厅、专家抽取室、评标室等场所,进行声像监控和相关交易业务数据信息的监督,对报名、开标、评标等交易活动实现全程同步监控,交易现场音像资料可保存1个月,重大项目的交易可刻录光盘长期保存,发现问题可及时予以警告、纠正。评标区设置电子门禁系统、电话屏蔽系统,可有效防止人为舞弊和干扰公正评标行为的发生。
“八项系统”即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招标子系统;政府采购电子反竞拍系统;政府采购网上询价系统;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电子化交易系统;政府定点采购电子化交易系统;工程建设全流程电子化招标系统;司法拍卖和国有产权交易电子竞价系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电子竞价系统。其中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招标系统具有投标供应商网上报名、网上下载标书和图纸、网上资格审查、网上缴纳投标保证金、网上递交投标文件、网上开标、网上远程评标等功能。能有效防止投标人串标、陪标、围标,杜绝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违法干预招投标的行为,减少评审专家主观因素对评标公正性的干扰,降低招标人、投标供应商的招投标成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操作。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电子化交易系统引入电子反向拍卖,采用协议供货二次竞价方式,克服了定点采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由采购人指定“关系户”成交的弊端,是协议供货采购方式的一项创新。该系统具有“五大在线”功能,即采购人在线选择商品、供应商在线报价、电子合同在线签订、审核手续在线完成、供应商诚信在线评价,能够为采购人提供多元化操作模式(直接签订合同、二次竞价、电子反向拍卖),实现了零时空(无时间、空间限制)采购,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和投标成本。司法拍卖、国有产权交易电子竞价系统采用局域网或互联网的方式,将竞买人的竞价方式从“面对面”转为“背靠背”,防止竞买人之间互相串通或因遭恐吓而不敢参与竞买等非正常情况的发生。竞买人互不接触,各自独立报价,从而确保报价的合理化。
目前,该市交易中心已实行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报名、开标、评标、合同签订等全流程交易电子化,与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电子化系统实现对接,保证了进场的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
三、突出项目全覆盖,不断拓展交易服务领域
按照“应进必进、源头防腐”工作目标,该市进一步拓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领域,要求全市范围内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等所有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公有资金资产的项目,必须全部进入交易中心集中交易。该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的意见》,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信息发布、报名受理、资格审查、交易文件发布、评审委员会组建、开标、挂牌、拍卖、竞价等实行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报名受理、统一抽取专家、统一交易场所。对列入公共资源交易目录而未进场交易的项目,财政部门不予资金拨付与结算,审计部门对项目作违规处理,纪检监察机关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目前,该市直属16个监管单位的61类项目已全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市属4个城区和2个工业园区工程类项目单项合同估价在3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货物(服务)类项目预算金额或单项合同估价在1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也全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截至今年8月底,该中心共完成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转让等交易项目5738个,实现进场交易额201亿元,增收节支38.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