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积极探索岗位廉政教育工作新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岗位廉政教育,突显岗位特色,分层依岗施教,有效推进岗位廉政教育,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方法和途径,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主要做法:
一、寓教于查,边查边教。一是在风险排查环节,开展情景模拟教育。结合岗位风险排查,征集岗位情景案例800多个,通过网上学习平台、制作教育片、举办知识竞赛、案例讲座、开展岗位风险相互评等,讨论剖析身边的腐败案例,邀请办案人员点评,进行情景模拟教育,把枯燥的岗位廉政行为规范,转化为生动趣味、形象直观的案例情景教育,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二是在风险防控环节,开展谈心谈话教育。认真落实岗位谈心谈话制度,做到“三必谈”即:“信访有反映必谈”、“职务岗位有变动必谈”、“年终述职评议必谈”。在谈话中,做到谈前察廉,谈中警廉,谈后督廉。通过谈话,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手中的权力,明确了解哪些是“高压线”碰不得,哪些是“红灯”闯不得,使岗位廉政教育更加贴近岗位实际。
二、突出重点,分岗施教。一是领导岗位实施刚性化教育。搭建“舟山廉政教育学习管理系统”平台,出台《舟山市党政“一把手” 廉政教育积分管理办法》,将廉政教育的内容细化为具体要求及相应考核分值,年度进行积分考核,并记入每位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开展“廉洁从政、创业创新”、“情系民生、勤政廉政”等主题教育活动,举行全市领导干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会、全市《廉政准则》宣讲大会,开展“一把手”廉政党课宣讲暨优秀廉政讲稿评选活动等,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二是中层岗位实施多样化教育。坚持文化熏陶,举办全市反腐倡廉五年成果展、反腐倡廉辩论赛、党章、党纪知识电视竞赛,观看大型廉政励志剧《海的女儿》,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坚持典型引导,组织勤廉兼优先进事迹报告会,推出荣获“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的普陀区纪委副书记张松年等一批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掀起了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坚持案例警示,组织重点岗位科级领导干部到省法纪教育基地,参观法纪教育图片展览、观看《忏悔录》、《囚犯一日》等电教片,察看职务犯罪服刑人员改造的实时监控场景等,接受警示教育。三是重点岗位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各部门梳理出来的廉政风险点,采取网络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研讨和实践考察相结合、廉政示范和警示教育相结合的菜单式培训,组织涉及“人权、财权、事权”等重点岗位的党员干部100多人参加以“明岗位职责,强廉政意识”为主题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培训,系统地学习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党纪条规、法律法规,接受廉政知识考试,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案例研讨,举行廉政论坛,进一步强化党性纪律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努力提高抵制腐败、恪守职责的自觉性。
三、注重结合,确保长效。一是在工作规划上,抓好“嵌入式”筹划。坚持将岗位廉政风险教育纳入对公职人员教育管理的范围,作为对公职人员考核奖惩、选拔任用、上岗培训、晋职晋级的重要硬性指标,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使风险教育真正系统化、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在工作方法上,抓好“融入式”推进。将风险防范教育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把拥有审批权、监理权、审计权的单位和部门的公职人员列入防腐保廉教育对象,通过签订《工程项目廉政合同》,派驻廉政宣传员和纪检内审员,设置廉政意见箱等措施,确保工程、资金、干部“三安全”。三是在工作机制上,抓好“长效化”落实。各单位从划分岗位类别、查找岗位风险、梳理教育内容、编写岗位教案、落实教育措施入手,建立干部岗位教育防范机制等相关制度。同时,积极完善廉情采集、研判处置机制和民主评议机制,通过内外结合、上下交错等方式,大力推进预警机制建设,实现教育的常态化。(据浙江省纪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