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市构建“六大体系”防范“六大风险”
今年以来,当阳市着力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管体系,努力防范管理风险,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全覆盖”,促进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高效安全。
一、建立法规制度体系,防范制度执行风险
按照“1+2+3”模式建立了项目监管制度体系。制定了一个规定,去年8月,市政府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若干规定》,对政府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从项目审批、勘测设计、造价评审到招投标管理、施工合同、现场管理、增加工程管理、工程竣工和决算管理,以及保证金和工程款支付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建两个系统,即建立了数字化运作系统和监督系统,数字化运作系统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审批、资金运作等实行网上全流程操作,并刻录备查。完善三方面制度,围绕决策、执行、后评估三个阶段完善制度,并配套建立子办法。在决策阶段制定《项目投资储备管理办法》、《概预算会审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在执行阶段制定《项目资产管理办法》、《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审计管理办法》、《稽查管理办法》;在后评估阶段制定《项目绩效评价办法》、《责任追究办法》。有效防范制度执行风险。
二、建立联席会审体系,防范市场准入风险
严格执行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核准制度和招标条件核查制度。组织召开招标前会审会,对招标项目的基础资料、投标人的资格条件和审查方式、工期质量要求、评标定标原则、评委构成等进行会审;凡进场交易的项目必须做到立项文件、采购计划、勘察设计、图纸审查和造价评审“五落实”;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必须以联席会议审查意见为准,特别是投标企业资质资格预定应避免招标人带有倾向性招标和排斥潜在投标人行为的发生;要求与人民检察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联通,防止“不良记录”人员进场交易。
三、建立流程控制体系,防范平台交易风险
为防止招投标平台交易中围标串标行为,一是采取“四个一律”的流程控制体系,即:招投标活动一律实行资格后审,标书出售一律实行无记名购买,市外投标企业投标备案一律改为开标后补办,市外中标企业单项备案一律改为中标公示期办理。同时,与保证金开户行签订保密协议,并落实专人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投标人非法获取投标信息后组织围标串标的空间。二是推进招投标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展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在实行评标专家计算机抽取、语音通知,开标现场音视频监控的基础上,推行了会员库管理、网上招标和投标、计算机辅助评标,有效防止了围标串标,实现了招投标监管由“人制“转变为“机制”的重大突破。
四、建立市场监管体系,防范施工变更风险
为防止转包和非法分包,成立了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专班,建立了中标项目施工现场巡查体系。重点检查工程承包合同执行情况,查“五大员”押证是否到位,对中标单位现场到位人员与投标承诺的人员不一致,随意变更项目经理或连续三次发现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不在施工现场的,一律按出借资质、转包挂靠处理;为防止低价中标、高价结算,成立了在建项目增减工程核查专班,规范了增减工程报批体系,有效遏制“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错误策略,使投标人理性报价。今年核查34个增减工程,核实增加额1159.6万元,核减660万元,核减率56.9%。其中有六个项目增加工程被否决,否决资金202.2万元。
五、建立履约评价体系,防范资金结算风险
一是完善“合同备案审查”体系,规定招投标监管办、法制办要严格审查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各项条款,确保合同价格、付款方式及建设主要内容必须与招标文件一致,防止出现少报多建,企图高价结算的“阴阳合同”。二是编制了《工程资金使用审批表》,工程款的支付严格执行“四签一核制”(工程现场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项目部负责人、项目业主签字和市政府审批)和市招投标监管办核实制。三是建立审计报告会审体系,对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组织审计会审专班进行会审,对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工程的审计决算一律不予认可,对因勘测、设计不合理或不规范导致的增加工程,追究相关管理和勘测设计单位的责任,并扣减勘测设计费用。通过对玉阳办公楼和新中源配套项目等44个项目的决算审计,审减资金4250万元。其中19个项目没有增加工程,占已审项目的43.2%,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六,建立内部监督体系,防范权力运行风险
一是针对“招、建、审”脱节的问题,规定了招投标各方主体项目监管责任,形成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工作合力,建立了招标、建设、审计闭环运行体系。二是针对管理分散、多头管理的问题,监察部门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督室成立督查专班,对政府投资项目“招、建、审”管理全过程进行督查,一月一通报,建立问责制,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的行为。将“运动员”和“裁判员”分开,使各部门管理与监督职责不越位,不缺位。坚持有错必究,违纪必罚的原则,确保了招投标监管队伍的廉洁高效。今年6人亮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