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创新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模式
“自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教育以来,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了作风,提升了素质,群众也深切感受到了办事的公正和高效。2010年全市重点部门政风行风社会民主评议综合满意率高达97.5%。”日前,山东省青岛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杨宏钧在介绍该市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情况时这样说。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探索反腐倡廉教育新途径,创新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模式,以领导干部和风险岗位为重点,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的,打造了“专题化、数字化、个性化”教育的新品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取得了良好效果。
专题化教育 增强针对性
“没有问题早防范,有了问题早发现,一般问题早纠正,将廉政风险化解于初始状态。”驻青岛市法院纪检组负责同志在该院召开的廉政风险分析会议上说。
青岛市深入开展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按照清权确权、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防控的步骤,各级各单位都认真梳理岗位职权,查找出廉政风险点10万余个,并对症下药,对岗位廉政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展开预防。
根据各级岗位廉政风险点,青岛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每年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在市管领导干部中开展了“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作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等专题报告;要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讲授廉政党课,带头参加警示教育。2010年,该市还集中在市管领导干部配偶中开展了“争做廉洁贤内助、筑牢家庭防腐墙”教育活动,1700余人接受了教育。
针对全市易发多发腐败问题的重点行业、执法检查部门和具有行政审批权、公有财产支配权、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管理权的重要部门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单位、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该市先后组织举办了国家拉动内需投资项目管理部门、法院、建设等14个系统的廉政培训班,80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培训。
该市还以本市近年来查办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和《廉政准则》为重点内容,针对一般岗位公职人员,举办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巡回展览,20余万党员干部观看。
数字化教育 强化时效性
打造“数字化”廉政教育平台,不断增强教育的时效性,是该市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教育的一个重点。
青岛市建成了集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手段于一体的“数字化”反腐倡廉教育基地,集中展示了发生在全国、全省特别是青岛市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例200余件。截至目前,已有849个单位686批次共12万余名党员干部到基地接受了警示教育。该基地还被山东省委党校确定为厅级干部主体班次廉政教育基地。
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廉政宣传教育的同时,该市以青岛纪检监察网、青岛廉政网和青岛新闻网“廉政频道”为基础,联合各区(市)纪委网站、市直机关反腐倡廉网页和乡镇(街道)及社区廉政教育网站等资源,建立起了覆盖全市各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廉政宣传教育网络平台,开辟了岗位廉政风险教育频道。
该市还在青岛政府网设立了“廉政教育大课堂”,在青岛政务网开设了“一廉如水”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窗口,将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制度、典型案例等,以图文、视频、动画等形式在网上播放,扩大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个性化教育 突出互动性
为切实增强教育效果,该市还探索开展了“个性化”的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方式,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青岛市坚持每年举办“廉政在线”网谈活动,组织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市直部门就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网上互动交流,截至目前,共解决民生问题532件。组织编写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案例,向全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发放;以党纪条规为主要内容制作网上自测题库,近万名党员干部参加测试。
该市还联合高等院校将预防职务犯罪列入心理学研究重要课题,邀请心理学专家就如何预防廉政风险进行专题心理辅导。通过开展案例情景教育、开设网上干部沙龙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针对可能出现的失范行为,普遍开展换位式教育和风险情景模拟,使公职人员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近两年来共开展岗位道德、风险模拟等各类教育活动近千次。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就延伸到哪里;公共权力行使到哪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就渗透到哪里,努力实现反腐倡廉教育模式的新突破,从而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务实有效。”青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何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