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纪检监察机关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
今年初,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万汇钢铁有限公司的领导很“纠结”:省政府下拨给公司的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助资金700万元,因债务纠纷被城区法院冻结。没想到,事情反映到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后,很快就传来喜讯:阳泉市纪委、监察局反复与城区法院协调沟通,终于使这笔专款拨付到万汇钢铁有限公司账上,企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阳泉市纪检监察机关全力转变干部作风,创优发展环境,为全市的转型跨越发展保驾护航。2010年7月以来,该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先后收到企业和群众关于行政效能方面的投诉67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亲自批示23件,全部得到协调解决。
铁纪律 硬措施
去年6月,根据省委要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民带领调研组就“转变干部作风、创优发展环境”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国有及民营企业负责人、在建调整产业结构项目负责人、社会各界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并赴外省市学习考察。调研组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500余条,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形成调研报告43个。在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察局提出转变干部作风、创优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得到市委书记白云的充分肯定。不久,阳泉市《关于“转变干部作风、创优发展环境”的意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
硬碰硬 实打实
转变干部作风,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必须硬碰硬、实打实!基于这样的共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集中整治“三股歪风”(机关干部工作日中午饮酒、党员干部参与赌博、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同时,于去年8月拉开对省委“五个不准”执行情况大检查的序幕。其间,共组织突击检查和明察暗访7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5人,1名县处级干部和3名科级干部被免职。
今年4月25日,市纪委、监察局集中对明察暗访发现的落实市委《意见》不到位、存在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方面问题的49个单位进行通报,对2名县级干部、3名科级干部、38名工作人员依纪依规作出处理。
依纪依法查办破坏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案件作为一把“利器”被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牢牢把握。2010年7月至今,该市立查此类案件98件,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58人,其中处级干部21人,科级干部31人;给予党纪处分114人;给予行政处分60人;受双重处分16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刑事处理8人;失职渎职追究66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749.97万元。
该市纪检监察机关“重拳”出击,立竿见影:“闲话风、吃喝风、玩乐风”得到有效整治,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庸、懒、散、乱”、“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在编不在职、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尽责”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提效能 见实效
推进转型跨越发展,项目建设是重点。去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内需、保增长”、“项目工程年”、“招商引资年”等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对2008年以来全市总投资1092.21亿元的1161个项目进行4轮专项督查,发现问题1887个,整改到位1793个,整改率达95%;收缴和罚没各种违纪款项1.51亿元。
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提升行政效能是关键。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发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作用,加强对首办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的监督检查,先后对32个“窗口”单位存在的超时审批、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等问题发出《行政效能告诫书》32份、《限期整改通知书》86份。同时,纠正清理取消涉企不合理收费项目3项,纠正面向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13起。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注重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审批、开工、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升行政效能,促进招商引资协议转化率、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的提高。(记者 杨万福 通讯员 路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