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惩防体系制度落实—江苏省探索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做法
2010年年底,江苏省委印发了构建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预防腐败工作机制、纠风工作长效机制、惩治腐败工作机制等五个制度性文件,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了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工作考评办法。这“51”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江苏惩防体系制度框架初步建成。江苏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得到了中央纪委的充分肯定。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前不久在江苏检查工作时表示:“江苏不仅在综合经济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制度设计力求切实可行
江苏省惩防体系建设在总结吸收以往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把提高执行力的要求贯穿于制度设计的全过程。
近年来,江苏在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一方面传统的腐败形式,随着反腐败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腐败领域和新的腐败现象不断出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江苏惩防体系建设注重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用制度筑起一道坚实的防腐屏障。
以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为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针对建设工程存在暗箱操作问题,江苏在全国率先建设有形建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为保证工程项目“进笼子”,多次开展全省建设工程拉网式大检查,一旦发现串标、贿标问题,便采取“有标底开标、无标底评标”的两个阶段评标法加以解决。随后,针对有形市场管理者和招标办联合,容易产生新的腐败等问题,实行职能分离。当前,又针对“围标”现象严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的情况,明确一方面健全市场廉洁准入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推行远程招投标、异地抽选评委以及合理低价中标等方法,努力使建筑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目前,全省网上远程异地招投标系统已基本建成。
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江苏不囿于传统经验和做法,而是遵循工作发展规律,以提高实效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
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为例,坚持用创新思维打造具有江苏特点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机制,特别是在深化分类分层次教育、完善干部教育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江苏作了深入探索和创新实践。
从2009年开始,江苏在全省开展分类分层次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从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分类、分层、分岗实施教育,逐步形成以领导干部为教育重点的分类分层次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反腐倡廉教育实效。在开展分类分层次教育的基础上,江苏每年确立一个课题进行全省性的探索,2009年为分类分层次教育,2010年为提高教育说服力,2011年为提高教育科技含量。通过专题实践和交流,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并将其融入全省宣传教育工作之中,使廉政教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制度建设中,江苏省注重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在落实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制度设计初始的效力预期。
以打造纠风工作长效机制为例,群众满意度是评判行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一是畅通民意,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处理机制,并通过举报电话、网络邮箱、来信来访等多种方式,疏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对群众咨询、建议、投诉、举报明确答复时限、公开服务承诺、回应群众关切。二是加强监督,建立常抓不懈的监督约束机制,明察暗访制度,定期组织力量对热点部门重要岗位进行检查;行风信息员、监督员制度,对行风进行实时预警监督,并完善群众评议热点部门和行业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各种媒体优势。三是及时查纠,建立反应快速的查纠机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一查到底,公开曝光和通报;对不正之风问题严重的地区和部门,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失职渎职的责任,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功效。
监控制度执行不打折扣
在构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中,江苏省把民主监督和信息公开作为监控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确保制度执行不打折扣。
加强民主监督。江苏省积极推行和完善党代表列席全委会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决策咨询制度。通过促进党内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权力决策,有效防止权力过度集中或权力滥用。
一是实行党内民主决策。该省射阳、句容等地在全国率先探索发挥基层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通过党代表列席听证、询问质询、调查和提议等形式,对乡镇党委、纪委和基层党组织决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为推行党代表监督工作,江苏省纪委出台了《关于推行乡镇党代表大会代表监督工作的意见》。目前,全省已有90%以上的乡镇开展党代表监督工作。
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全国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三个试点县之一,睢宁县早已启动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尝试。该县制定了县委书记权力清单,县委书记重点实施决策的动议权,重大事项实行县委集体决策,防止决策“一言堂”。
三是加强社会监督。作为在全国较早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的江苏,把群众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重点进行公开,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财务预算、人事任免、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的公开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场所建设,让群众有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最终目的是落实到人民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权。
加大科技含量,固化制度执行标准。江苏省以“科技制度”为手段,将制度规定设计为计算机程序,使制度程序成为监督权力运行的“电子警察”,有效阻隔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保证了制度执行的实际效力。
在惩防体系“51”系列文件中,进一步对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上在线学习等平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培训,推进反腐倡廉网站建设,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快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建立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政管理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发挥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等功能。全面推行政府、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网上远程异地评标,在两年内初步建成诚信江苏网站、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企业和个人信贷诚信数据库。
落实责任使制度不变形走样
江苏省将落实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明确党政领导干部作为落实惩防体系工作中的责任主体。
以配套严密的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51”系列文件形成了对领导干部从点到面的责任分解和考评标准。教育机制推行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分类分层次教育机制;权力监控机制以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领导班子决策程序;预防腐败机制以规范干部用权行为为工作重点,建立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回避及审查审计制度;纠风工作机制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将纠风工作纳入责任制和作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惩治机制要求建立完善执法执纪机关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办案工作责任机制,对有案不查、办案不力甚至阻挠办案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严肃追究责任。
为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构建惩防机制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2010年底,由省委各位常委、副省长带队,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检查,对13个省辖市和省级机关各部门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最近,省委又建立了惩防体系建设常委联系点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我作为省委书记,代表省委常委会全体同志,向大家表态承诺: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自觉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旗帜鲜明反对腐败,欢迎大家对我和常委班子成员进行监督。”这是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面对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作出的郑重承诺。
江苏将秉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为又好又快推进江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 程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