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处罚,可罚款1万至10万元,存在自由裁量权过大的廉政风险,风险等级为一级,防控措施是按照污染等级及超标次数分6个档次罚款……”近日,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在环保分局、地税局进行廉政风险防控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抓排查:“面线点”无一遗漏
“廉政风险排查就像一次体检,让每一位干部对自己的职权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特别是通过权力运行流程图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让广大干部对手中的权力及其内在的廉政风险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谢远区说。
“我们采取由‘面’到‘线’再到‘点’的方式查找风险,‘面’就是全体干部职工从个人思想、岗位、业务流程、外部环境等方面全面自查,‘线’就是绘制每一项权力的运行流程图,‘点’就是从权力运行流程中找出风险点。”该区监察局副局长郑志辉向笔者介绍。
通过两个多月的排查,该区16个职能部门共绘制涉及125项重要权力的运行流程图,排查廉政风险点1658个。这些内容还被编制成办事指南并通过电子触摸屏对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抓评估:“红橙黄”凸显责任
权力越集中风险就越大。该区将廉政风险划分为“红橙黄”三个等级,并按照不同岗位、不同权力类别实行分类、动态管理。
笔者近日在该区地税局廉政风险信息库查看到,该局从执法权排查出来的廉政风险点共28个,其中一级(红色)风险点13个,每一个风险点均注明风险的主要构成,明确相关的责任岗位和责任领导。
对于廉政风险的划分,该区纪委制定明确的工作意见,要求必须综合考虑自由裁量权的大小,权力与资金关联程度的高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危害性的大小等情况。同时,通过邀请廉政监督员参与、公开廉政风险点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区纪委还对各部门的一级(红色)风险点进行备案管理,并根据群众信访举报投诉情况,定期更新评估。
“以往总觉得地税局是比较神秘的部门,现在通过他们公布的廉政风险点以及参与到风险评估工作中,我觉得对地税业务尤其是当中可能出现的‘猫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有利于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该区地税局廉政监督员曾伟告诉笔者。
抓防控:力破“潜规则”
有效降低和控制风险是该区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的主要目的。该区纪委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等方面一一提出具体措施:对于一级风险岗位,由区纪委进行集中提醒谈话,风险居高不下甚至持续恶化的,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或挂牌督办、向责任人实施问责;对于自由裁量权较大的领域,制定自由裁量权细化目录并在服务窗口公开;对于权力集中岗位,采取定期轮岗、重大权力分离等措施,建立防止利益冲突机制……
该区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排查行政审批流程中发现,审批人员拥有较宽松的审批时间,存在拖延审批、吃拿卡要的风险。而一些企业为节省时间,不惜委托社会人员代办审批业务,对审批人员进行利诱“公关”,外部环境存在较大风险。
针对这一风险,该区环保分局开出的“药方”是建立行政审批“跟单”制度和“跳过”制度。所谓“跟单”制度,就是对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是否存在不正常情况;“跳过”制度,就是各审批环节在无特殊情况下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的,将跳过该审批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还要倒查被跳过的原因和责任。
据悉,通过这两项防控制度,环保分局行政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间缩短了53%,企业委托代办环保审批业务也从每月9宗降低到每月2宗,有效降低行政审批领域权力寻租的风险。(邹 涛 欧阳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