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日前由科技部和河北省共同主办的“北戴河全国科技成果巡回展”上,秦皇岛市展示的“机制科技”防治腐败模式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如何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找准促进和谐发展的着力点?秦皇岛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大胆实践,全力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机制科技”防治腐败模式,构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坚固防线。
清阻排障,打造促进发展“推进器”
为了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滨海名城,秦皇岛市多措并举正风气。
围绕作风定举措,优化环境促发展。几年来,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重大投资项目提效保廉的意见》、《优化发展环境“三条禁令”》、《关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的意见》、《关于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实行全程服务的实施意见》等,对23家企业和1个重点项目实行重点联系,不仅确定了联络员,还组建了服务团队,实行统一审核、集中快速审批,构建起了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新加坡企业家郭孔丰计划在该市投资开发大型综合旅游项目,但因土地手续办理缓慢,迟迟不能进场施工。该市纪委、监察局积极回应,协调市直11个部门现场服务,很快使这一难题化解。同时,他们还对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共589个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拉网排查和专项整治,对公车管理使用、工作日饮酒等问题进行专项检查,相继通报了30多起典型案件。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该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特快式”流水作业线,再造25个“直通式”审批流程。其中,房地产项目审批流程由原来的166枚公章减少到26枚。行政效能的提升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以保障房建设为例,以前一个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开工建设至少需要4个月,现在不到1个月。
“机制科技”,力求防患于未然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预防腐败一直是秦皇岛市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
秦皇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郝占敏说:“‘机制科技’防治腐败工作模式,就是围绕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监控平台为载体,把制度防腐和科技防腐相结合,减少腐败产生的条件和机会。”
按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金在网络上监管、腐败在惩治中遏制、清廉在教育监督中保持”的思路,该市构建了以“五大平台”和“五大机制”为主要架构的“机制科技”防治腐败新模式。“五大平台”,即廉情评估预警平台、专项资金监控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平台。“五大机制”,即廉政教育机制、权力规范运行和监督机制、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监控机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办事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
以专项资金监控平台为例,内容涵盖了“电子政务电子财务多回路闭环管理系统”,真正形成了新型工作模式。监控平台运行以来,系统自动报警督导有关部门纠正问题资金累计1547万元。而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该市将54个市直部门的12类共3224项权力、公共企事业单位的1186项权力全部在网上公开,效能监察人员通过电脑,即可对行政审批环节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合法等进行监督。
最重要的是,“机制科技”防治腐败模式实现了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五大平台”合力推动了惩防体系建设,保证了六项重点任务协调推进。目前,该市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已完成92%,群众信访呈现了连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搭建“连心桥”,全方位维护群众利益
首先,他们充分发挥“机制科技”防治腐败的作用,切实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把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案件作为查办的重点,坚持有案必查、有错必纠。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7774件,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2514件,挽回经济损失9701余万元。
同时,秦皇岛市认真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通过认真开展行风评议和纠风工作,实行教育收费“一卡通”;普及惠民病房,对城乡“低保”居民、农村“五保户”等贫困患者实行“一免三减”;扎实治理公路“三乱”,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全面推行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将7000多万元补贴款直接发放到54万多户农民手中……(通讯员 王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