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构建四级便民网络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近年来,广东省阳江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努力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纪检监察实际工作中去,依靠群众参与,围绕群众利益,构建了全面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为民惠民利民网络,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创建四级“阳光”信访网络,便于群众投诉举报。阳江市以完善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机制为着力点,在全市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阳光”信访网络,成立信访协调小组857个,聘请信访信息员6205人,信息员遍布基层各党支部、村、组。在工作中,该市抓住信访受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三个关键环节,制定了实名信访举报案件受理告知和结果反馈、疑难复杂信访举报案件联合听证、信访代表协助调查、实名举报双向承诺办理、信访举报案件办理结果公开等制度,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透明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贯穿于信访工作全过程,让信访受理、办理、处理等过程始终置于“阳光”之下,提高信访举报办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创建四级行政服务网络,便于群众办事。阳江市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服务网络,其中建立行政集中服务大厅7个,镇级便民代办中心40个,村级为民代办点694个,代办人员达1000多名,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全面清理市政府各部门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由384项削减为212项,精简比例为44.8%。推进办事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行政服务中心管理、部门内审批和跨部门审批功能,建成了网上并联审批系统,保证申请资料、审批结果以电子数据方式,自动在相关单位传送、审查,各单位资料共享,相互认可,实现多部门协同审批机制。创建了“移动式”行政审批新模式,使行政审批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所有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实行“双减半”,即承诺办结时间必须比法定时间减半,实际办结时间必须比承诺时间减半。通过实行四级行政服务网络,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有效地预防了腐败行为的发生,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
创建四级信息公开网络,便于群众获取信息。以互联网站、手机、固定电话、电视等为载体,阳江市建立了公开主体涵盖市、县、镇、村四级,公开内容包括党务、政务、厂务、村务的信息公开平台,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四类公开、四级联动”的公开模式。通过该平台,群众可方便了解到全市市直108个单位、6个县(市、区)直507个单位、47个镇(街道)以及709个村(居)委会的党务政务厂务村务信息,群众只要通过上网、看电视、发短信、打电话,即可查询了解办事程序、下载表格、递交申请,输入办理号即可查询办理情况。同时,平台设立电子咨询、建议、投诉栏目,全面接受群众建议和投诉,并可按时间段计算出各地各单位公开考核得分情况,群众只要轻点鼠标便可监督各地各单位是否按时公开信息,对各地各单位进行有效监督。
创建四级民生监测网络,便于群众参与监督。为有效地了解民情,化解群众矛盾,快速解决民生问题,阳江市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参与监督工作,把劳动就业、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安全稳定、环境卫生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作为监测的重点内容,在市、县、镇、村四级建立民生监测站,每个监测站设置5至8个监测网点,从不同行业、不同阶层选聘了1000多名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代表作为“地下”联络员,构筑起横到边、纵到底的民生监测网络。监测站和联络员可随时向纪委、监察局反映群众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参与民生监督,及时拓宽诉求、监督的渠道,有效解决苗头性、隐患性问题,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作者 丘志勇 广东省阳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