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陵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回眸
近年来,黄陵县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以抓履职服务发展为目的、抓教育提升素质为基础、抓作风规范管理为保障、抓制度形成长效为关键,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
抓教育培训提素质
县纪委、监察局本着“注重基础、着眼运用、增强素质、逐步提高”的原则,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岗位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新进纪检监察机关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坚持周一例会集中学习制度,由县纪委室主任以上领导轮流辅导,侧重政治理论、党性修养、业务素质和执纪能力等方面,以增强学习培训的实效性。先后组织36名新进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市纪委举办的业务知识培训班,3名纪工委书记参加中纪委举办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委局37名科级领导干部参加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成功举办2期机构统管后新进人员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培训班,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增强。
抓内部管理重规范
一是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在纪检监察系统内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谈话和诫勉、述职述廉等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主要领导逐一点评,既点评工作,也点评干部个人存在的问题。加强对6个纪工委(监察室)、委局机关内设科室及8个乡镇(街道办)纪委(纪工委)、3个社区服务中心纪检干部的监督管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达到了严明纪律、端正作风、提升效能、推动工作的目的。二是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县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经常到干部所联系单位听取意见,及时掌握纪检干部思想动态和相关情况,听取当事人对干部工作的反映,特别是有无执纪违纪现象。三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结合“五型” 机关建设,采取设立举报箱、走访谈话和聘请监督员等形式,把纪检监察干部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八小时之外”活动置于干部群众监督之下,实现阳光透明管理。
抓制度建设促长效
一是严格资格准入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严格按照《延安市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规定》要求,严把资格“入口关”,实行凡进必考(考试、考核、考察)。二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积极探索了领导点评、干部自评与社会他评相结合的纪检监察干部评价体系,由县纪委组织,每年对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干部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严格考评程序,注重结果运用,对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淘汰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调整到其他部门、单位或乡镇工作。三是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及时制定《纪工委、监察室业务工作管理及日常联系暂行办法》、《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工作纪律规定》、《常委联系纪工委制度》等20余项规章制度,达到了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工作创新、实现科学管理的良好效果。
抓机构统管强自身
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以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创建“五型”机关及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极大地增强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创新观念和服务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落实了县纪委常委正科级待遇,撤销了原县直部门20个纪检组,在县纪委下设6个纪工委(监察室),为纪检监察机构新增领导职数3个、行政编制22个、事业编制20个,配备党外正科级副局长1名,县纪委、监察局人员编制总数从24名增至66名,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五年来,累计交流提拔使用纪检监察干部38人。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建立了县纪委常委联系纪工委(监察室)工作制度,实行纪工委(监察室)与县纪委机关各室工作、人员、车辆“联动”调配机制,增强了整体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了保驾护航、促进发展的职能作用。
回眸过去,黄陵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成效突出,反腐倡廉工作推进有力;展望未来,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艰巨。我们深信,黄陵县纪检监察机关有这样一支善于思考、团结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全县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定能够持续、深入、有效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黄陵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作者:程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