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探索反腐倡廉“制度科技”路径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合肥市纪委获悉,该市从增强行政权力配置的科学性入手,不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决策权、执行权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建设“制度科技”路径,有力推动了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有效遏制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态势。
对党政机关网上信箱实施电子监察。该市对全市99家党政机关网上信箱进行整合,将原分散管理的网上信箱后台全部纳入“政民直通车”系统,群众无论通过哪个信箱提出的投诉、咨询、建议以及各单位的办理、答复情况都将接受“政民直通车”系统的电子监察。该市纪委、监察局还对未能实质性解决群众网上诉求的回复,予以“退回”并督促重新办理,对难点、焦点和久拖未决的问题,会同电视台进行暗访并予以曝光。
推进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该市统一建设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将采购计划申报、审核,项目任务书生成、下达,采购合同录入、资金支付等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市纪委、监察局相关部门可适时查看各类采购进程,从而实现对政府采购“全覆盖上网、全流程透明、全天候监管”的目标。该市还制定出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法”,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市民代表等组成特邀监督员,遇到重大、敏感的采购项目,特邀监督员将直接进入现场监督。
开通工程建设领域网上协同管理平台。该市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网上协同管理平台,将使用市本级财政性资金、中央和省补资金(含国债资金)以及政府融资资金投资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全部纳入网上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设计、招标、投资、施工、审计等环节的网上审批、网上流转。该市还将管理平台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不规范、审批超时、审批出错等行为实行预警、纠错,对电子监察中发现的严重问题,由市纪委、监察局启动问责程序。平台建成以来,已先后将123个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平台管理,发现并纠正超时审批等问题26个。
在公共交易领域推进“电子包公”系统建设。针对当前公共交易市场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监管、制度不健全等客观实际,合肥市加快推进集土地出让、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于一体的“要素大市场”建设。为方便交易、保证公平,该市还建设了“电子包公”系统监督公共交易全程,实行招投标会员在线注册申请、网上报名自动审核、招标文件远程下载、在线网银支付、中标信息网上公布、违规行为网上曝光等配套制度。
在城市规划领域推进电子校核系统建设。针对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的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问题,该市建立电子校核系统,对不同阶段规划设计中的有关技术指标进行软件核算,并对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实行自动报警和流程锁定。该系统试行以来,共办理规划电子校核项目12项,建筑面积达226万平方米,办理平均提速近30%,未发生一起投诉。
对涉企检查行为实施网上备案。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各类涉企检查行为,该市纪委、监察局对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各类涉企检查行为实行网上备案制度,要求各执法单位和个人到企业开展巡查稽查、检验检测、勘验鉴定、调查核实、评估评比、培训及协助上级检查等活动时,一律先备案,并向企业出示“涉企检查备案表”。对未出示“备案表”或未在网上先行备案的,企业可拒绝接受检查,或向该市政风建设投诉受理中心举报。为保证备案效果,该市纪委、监察局还实行通报制度,每月初对上一月度全市涉企检查实施主体、检查内容、备案情况、未实行备案的检查项目等进行全市通报。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备案涉企检查1490次,检查中发现问题409次,市纪委、监察局先后下发通报4期,13家未上网报备的涉企检查实施单位被全市通报。(通讯员 王良明 记者 韩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