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喀什构建“两地三方”援疆监督保障工作机制
上海与新疆喀什虽远隔千里,但为确保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到实处,上海、喀什两地有关部门跨越地域界限,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建立起“两地三方”援疆监督保障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援疆工作廉洁、高效、规范运行。
建立事前预防机制
“两地三方”,是指上海、喀什两地和上海市纪委、监察局,喀什地区纪委、监察局,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三方。
为防范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成立后即制定了工作例会、经费审批等13项制度并汇编成册,强化制度执行。今年以来,前方指挥部纪委等部门针对援疆资金、物资、项目的不同特点,又制定了援疆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社会捐赠资金物资管理办法、“交钥匙”项目管理制度、援疆干部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细化工作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形成了一套预防在先的制度体系。
今年6月,“两地三方”还共同制定了《关于在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工程项目中开展争创“双优”活动的实施意见》,针对援疆“交钥匙”、“交支票”、合作共建等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各自监管责任,积极发挥检察、审计等职能部门作用,确保援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全覆盖,努力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6月下旬,“两地三方”援建工作监督保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喀什地区叶城县召开,对完善协作机制、合力加强监督保障等八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会上,浦发银行喀什分行,叶城县纪委、监察局,上海驻泽普县援疆分指挥部还分别介绍了援疆工作中资金项目监管、工作效能监察、干部队伍监督等做法。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统筹推进援疆监督保障工作,“两地三方”共同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上海、喀什两地的纪委和发改、监察、审计等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有关领导列席。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沟通工作情况,会商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和其他相关援建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事宜。
健全资金监管机制
援疆账户资金一有变动,系统将自动以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有关人员,这是“两地三方”为确保资金安全、加强监管所定制的预警工具之一。
“十二五”时期,上海援疆工作将投入约90亿元。针对援建资金量大、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监管要求高等特点,“两地三方”坚持“制度科技”思路,依托浦发银行现代支付技术、集团账户体系、公司网银系统等科技手段,开发了专门的软件系统,援疆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实现了“封闭运行、透明管理,多级账户、分层双控,线下审批、线上拨付,全程留痕、全天管控”。根据不同授权,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和项目管理公司可实时查看援疆资金各级账户的所有交易明细信息和资金余额,上海市纪委、监察局以及市审计局、财政局等也可在上海实现远程实时查询。
此外,“两地三方”还定制了账户变动通知、电子回单反馈等预警工具,明确规定援疆资金拨付使用一律通过浦发银行网站进行,援疆资金不得提现、不得使用网上银行以外的支付方式,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构建工作督查机制
为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援疆工作启动后,“两地三方”积极开展监督检查、效能监察等工作,构建起了一整套运转高效的工作督查机制。
今年4月、6月,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纪委会同喀什地区纪委,组织有关部门分两次对莎车、泽普、叶城、巴楚等四县的援建资金运行、项目进展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加强对规划编制、安居富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援疆工作要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两地三方”还以效能监察为抓手,围绕推进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等援疆工作,制定了开展效能监察的试行意见。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纪委将会同喀什地区纪委,对前方指挥部、分指挥部有关同志和喀什地区、莎车等县有关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情况开展联合检查;对援疆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招投标、资金管理、项目过程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每一个建设项目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记者 徐炳文 通讯员 王双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