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机关应带头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短缺矛盾,面对资源紧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制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顺应了时代潮流、切合了发展规律,是当前整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广大民众所期待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已经有些时日,但是实施情况却不尽如意。
那么,政府机关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该做些什么呢?
建设节约型社会虽然是篇大文章,但具体到每个部门、单位,并不是无所作为的。除做好宏观引导,努力创造崇尚节约的社会环境外,首先要带头树立和坚持“节约为荣,从我做起”、“少花钱、多办事”的观念,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纸,节约用电,……等等。“细节”决定成败,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小事,但这些“小事”做好了,我们的电力紧缺,用水紧张就可以得到缓解,森林消耗、环境污染就会减少,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将不再遥远。
其次,规范政府消费行为。一是规范公务接待。现行的公务接待存在支出随意性大、接待范围不统一、接待标准难掌握等诸多弊端;私人消费,公家付账,缺乏勤俭节约的激励机制,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外面来了人,要尽可能高规格地接待,用餐,送礼、娱乐……,这不仅造成了严重浪费,而且形成一个很大的黑洞,使相当数量的国家和集体资金以“公务接待”之名被私人所消耗,甚至出现借公务之名以权谋私的现象。公务接待存在的接待费居高不下、大吃大喝、花公家钱不心痛现象,在造成大量浪费的同时更是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了沉重的财力负担,使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改革公务接待,务必要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格遵守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改善公务接待制度及处理办法,做到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要坚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接待开支,提倡少花钱,多办事。倡导领导干部下基层,基层单位在接待时,原则上安排自助餐、工作餐,不上烟酒,不上高档饮料,不安排公务外娱乐活动。
规范公务接待,重在规范上下功夫。这要从两头做起,既要管住请吃的又要约束吃请的。从请吃这方面看,要力争尽量减少请吃的次数,尽量减少请吃的人数,尽量降低请吃的档次,尽量降低请吃的费用;严禁党政机关借公务接待之名签单购物,严禁将洗头、泡脚、美容、按摩等高消费活动列为公款接待。从吃请这方面看,要力争少吃请,不接受高档消费,特别是上级机关、上级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能不吃的尽量不吃,能少吃的尽量少吃;而且对超标准接待要进行抵制,对接待方视情况进行批评教育。
二是规范“公车消费”行为。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规定,禁止公车私用,严禁超标准购买公务用车;要加强公车维护管理,保证公务活动用车,提高公车利用效率。
第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拍脑袋决策”是最大的“浪费”。一些考虑不周、论证不全、不关注民生的政策措施出台,会造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权益的损害。诸如有的地方搞的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有的引进不符合环保要求或者不切实际的企业和项目,造成了本地资源和发展机遇的散失等等。政府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管理经济和社会活动;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的思想方法;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建立和谐红河为目标,协调统一,完善服务,引导、保障我州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参与,更需要政府部门的率先垂范。(州发改委纪检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