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柞水县采取“六抓”措施打造“三型”政务
今年以来,柞水县以建设法治政务、廉洁政务、阳光政务为目标,采取“六抓”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能力和效率建设,全县各级各部门工作执行力和办事透明度大幅提升,政务公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精心组织抓安排。依据县情实际,调整充实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增加农业、林业、水务、计生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监察局执法监察室调整到县政府电子政务中心,落实13个镇、24个部门主抓领导、办公人员。召开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定下发了《柞水县201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落实各镇各部门责任。将镇、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做到政务公开工作有专职人员、固定场所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初步形成政府主管、纪监机关配合、各级部门具体负责的格局。
二是严格标准抓重点。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特例”原则,把过程公开和互动公开作为工作重点,各单位依据行政权力和权限,制定政务公开目录,对广大群众最为关心、最想了解、实施过程中最易发生问题的事项和政府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作为政务公开重点,及时面向社会公布,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突出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明确营盘、乾佑、下梁、石瓮、小岭、红岩寺、曹坪7个镇创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国土、民政、财政等10个部门创建政务公开示范单位,各镇抓好2个村务公开示范点,教育、卫生部门各抓好2个校(院)务公开示范点,7月底前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份组织检查验收,年终统一考评命名。
三是多措并举抓载体。依托村民监督委员会,设立纳谏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对纳谏事项办理结果及时公开,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依托县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对全县3060份涉及招商引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共利益、民生民计热点难点问题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公开发布;通过广播电视台、宣传专栏等形式,对不涉密的1万余条政务信息向社会公开,达到了公开办事程序、规范办事行为、广泛接受监督、推动政务管理,政务公开呈现多样化。同时,积极推广LED电子显示屏,各镇各部门应用电子显示屏,快捷公开工作信息。
四是服务群众抓程序。采取新闻发布会、设立公开栏、重大决策事项听证会、利用报刊公开、使用互联网发布信息、制作行政审批办事指南等,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24个部门将单位职能职责、办事程序、工作岗位及人员等政务信息进行上墙公示。各镇各部门通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政务公开专栏,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许可审批事项向社会进行公示,并全部进入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事项办理的承诺时限缩短,行政审批效益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五是注重检查抓监督。建立了公开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办法,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做好具体指导工作的同时,会同县纪检监察部门、县目标责任考核办公室对全县政务公开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作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进行专项检查及评议6期;对政务公开不及时,特别是重大决策财务支出公开不到位,干部职工有意见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暂停责任单位各类财务报账。
六是完善机制抓长效。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及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及民情恳谈制,重点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和考核制度、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告制。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抓机关、带系统,做到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并深入群众组织调研3期,对乾佑镇等8个市级政务公开示范点和地税局等10个县级政务公开示范点先进工作经验予以交流推广,吸纳相关意见建议18条,以“点”带“面”推进政务公开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作者:蔡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