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市党员干部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促进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边学习,边查找问题,同时把教育实效体现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上,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全力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以教育活动为抓手,把关系民生和惠及民生长远的项目建设、保障房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工作重点,凝心聚力抓发展,党员干部围绕保民生、惠民生政策落实抓督促检查,下到项目建设一线,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全市当前工作。目前全市实施民生工程1695个,投入资金达6.3 亿元。全市 11个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共开建项目66个,已完成全年任务的 90%以上。保障房建设已进入全面开工阶段。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31位市级包抓领导,先后深入包抓片区,督促检查,现场解决基层创文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市上下积极行动,掀起了新一轮的创文热潮。
二是立足岗位,全力为群众服务。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开展以“四服务四争当一承诺”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先锋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以实行承诺制为手段,在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社会和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创先争优,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为民服务事项 48970 件,组建各类党员先锋队、 服务队2356个,参与党员35793名。全市法院系统以“千名法官干警下基层、访民意、听民声”活动为主线,以审判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为载体,开展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走访活动,下基层6010人次,办案278件,开展法制宣传46场次。
三是大力开展“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活动,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全市各级党组织创新形式,选好载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入户走访,了解群众在生活、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听取群众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协调和帮助解决群众在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下基层33846多人次,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2589个,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8140多次,征求各类意见、建议5160 多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397 多件。凤县开展“进百村、走千户、访万民”活动,全县625名机关干部走访农户 4229户次,收集意见建议257条,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咨询服务5588余人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249个。陇县开展“进村入户访民情,解忧化难促和谐”主题活动,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300件次。太白县1683名机关党员干部与9812户农民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扎实开展“民情恳谈入万户”活动, 55个部门、13个单位共发放村情民意调查表1.3万份,征求群众意见建议7大类130多条,确定扶持项目99个,为群众兴办实事135件,化解矛盾纠纷36起。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市级领导接访下访约访回访群众长效工作机制。全市111名县处级、1295名科级领导分别接待群众来访963人次、2195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53件。市纪委监察局以深化为民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县、乡、村实际的便民服务制度,将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体系,建立以“县区市民中心、乡镇(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便民大厅)、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站)”为基础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截止目前,全市12个县区已建成投运的县区市民中心10个,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便民大厅)7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点)508个,累计受理各类审批、办证等业务800余件次,代办各类事务1128件,受理农民咨询2850余人次,调解各种矛盾纠纷643件。
(作者: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