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勤廉为民”工程彰显特色
吴忠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突出特色,积极打造“勤廉为民”工程建设品牌,呈现五大特色,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
利通区依靠科技手段,搭建“民生之声”平台。在高闸镇率先建成宁夏第一个“勤廉为民”党务政务数字化管理中心,建立了党务政务数字管理平台和“民情之声”互动平台,通过服务电话、网络视频、高闸镇网站、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发布致富创业、科技服务、气象指南、突发事件处置等各类信息,为民众提供了综合性服务,实现了群众诉求一站式办理和干部群众零距离交流。上半年全区12个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每天接待办事群众1000余人次,为群众办事600余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
红寺堡区精心打造“阳光村务”,把百姓关心的事公开进户。切实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在认真总结阳光村务“15”公开模式和“6个1”入户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本着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充分发挥各乡镇纪委在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在原有示范点的基础上,新创建了南川乡菊花台村、太阳山镇甜水河村、红寺堡镇玉池村、大河乡大河村等10个示范村。上半年,共发放民生服务“一卡通”20000张,每户印发一本《村务公开目录》,通过设立村务公开大台历、融合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资料、提升村级场所建设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强农惠农政策查询系统等各种措施,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惠农补贴发放、各类扶贫项目、民政救灾款物、征地补偿等重大村务事项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全部向村民公示,使涉农补贴方面的农村信访率逐年下降。
盐池县“民情夜谈”让群众心暖气顺。为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盐池县上下营造为民、务实、清廉、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盐池县委、政府利用100天时间,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抽调千余名干部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通过推行“民情夜谈”密切干群关系、开展“五访五问”了解民情民意、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矛盾纠纷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县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掌握群众的困难疾苦、党群关系的真实情况、影响和谐的真正原因及群众内心的真实意愿;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全面调查掌握基层不稳定因素和治安难点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通过活动的开展,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同心县开通“民情直通车”,密切党群关系。民情直通车”走村入户、巡回接访,切实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使全县信访总量、“越级访”、“重复访”得到明显下降,信访工作秩序明显好转。今年上半年,“民情直通车”共下访到了13个乡镇(管委会)的81个行政村,接访群众近千人次,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71件,现场解决36件,以督办函的形式转交有关乡镇或部门解决35件。成为党委、政府的“110”、“老百姓自己的车”。
青铜峡开通“勤廉为民热线”,实现了干部服务群众“零空隙”。“勤廉为民热线”完善受理、督办、登记、分析、报告等规章制度,形成“一线受理、内部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的工作制度体系。瞿靖镇强化了“勤廉为民热线”的服务监督功能,把公开承诺十件实事、镇领导分工、全体干部手机号码等印制成服务手册分发全体村民,接受群众投诉和监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1-6月份,瞿靖镇对受到热线举报并查证属实的5名镇干部和2名村书记约谈问责,其中1名村书记被免职。上半年,全市共受理各类热线1213件,答复办理1120间,其中政策咨询360条,办事预约462条,民情诉求330件,监督投诉27件,意见建议94件。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创建了“勤廉为民”工程“五好”镇4个,“勤廉为民”工程先进村26个。
(作者:吴忠市纪委监察局 茹引田 张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