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需要是工作创新之源
每天上班登录“村居廉线”网,浏览更新的信息,查看邮箱里群众反映的问题,已成为我的一个习惯。每每点击这个网站,我就会想起网站建立背后的故事。
话还得从2011年说起。当时我从江苏省纪委调到常州市担任市纪委书记,为尽快熟悉和开展工作,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基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
我带队的那一组第三站是武进区奔牛镇。在镇会议室,我们召集镇干部、站所干部和部分村干部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听取他们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建议。
大家各抒己见,气氛颇为热烈。一位戴眼镜的大学生村官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现在都提倡信息化建设,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很多有条件的村都建立了村网站。就拿我们村来说吧,我们把办事程序和村级事务都放在网上公开,老百姓在家就能查询,方便了群众办事和对我们的监督。”
我顺着他的话问道:“一个村建设一个网站要投入多少钱?”
“差不多两万块钱吧!”
“通过网站了解村里情况的村民多么?”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脑,上网的人很多。我们村网站每月的点击量超过3000次,也经常收到村民发来的邮件,有咨询低保政策的,也有监督村道路施工进度的,还有反映个别村干部不遵守上下班纪律的,我们都给予答复,并将处理情况等及时反馈给村民,大家都挺满意。”……
座谈会结束后,我特意叫上那个大学生村官,请他带我到他们村走走。我们来到了村民老王家,我和他拉起了家常,问起了村里的情况。当问及他是否知道村里有个网站时,老王骄傲地说:“当然知道,别看我年纪大,但我家丫头早教会我上网了,我经常在网上看新闻,还用村里的网站解决了不少问题呢!”经询问我才知道,当年老王女儿考上大学时,他通过村网站咨询女儿户口迁移手续如何办理,并按照工作人员所说的程序,顺利为女儿办好了迁户手续。
大学生村官和老王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单位的路上,伴随着车子的颠簸,我的思绪也在不断跳跃,思考着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一个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综合平台,把全市各村、各社区都连起来,既可以推进基层党务、政务和村(居)务公开,又可以发布便民服务信息,方便群众办事,并避免各村单起炉灶重复建设……
第二天,我就召集单位有关人员,要求他们迅速和经信、民政、农委等有关部门进行联合调研,论证可行性。当时恰逢常州市被选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试点,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几个部门抓住机遇,加强联动,深入调研、论证,一个网站的基本思路和框架逐步形成。
通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基层惩防体系门户网站——“村居廉线”正式开通运行,网站分“社情动态、党员之家、民生广场、数字社区、在线监督”五大栏目,群众通过这个网站可以查看全市1200个村(社区)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留言互动。
网站建好后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群众通过邮箱源源不断地发来感谢信:戚墅堰区东升村村民感谢“村居廉线”帮忙修好了门口道路,武进东庄村的群众对于该村在网站公开村里的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感到满意……我们主抓这项工作的党风室更是收到了多面群众送来的锦旗。
为了使网站运行更有效、更受群众欢迎,我们继续深入调研,并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了“村居廉线”与其他便民网站的融合,增设了互动板块……
如今,“村居廉线”已成为村居信息的“发布台”、城乡社情民意的“传感器”和村居干部勤政廉政的“晴雨表”,网站点击量已超1000万次,上传“村居快讯”信息20余万条、通知公告3万余条、在线监督信息1.5万余条,回复解答群众咨询、建议80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300余件。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工作的法宝。“村居廉线”之所以成功,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变革,满足了群众的信息需求,保障了他们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我常想,当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研讨工作思路、措施的时候,不妨多到基层走走,多听听群众的意见,他们的需求才是我们工作创新的不竭源泉,而且能使我们的创新拥有永恒的生命力!(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沈斌)